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在线康熙字典
在线康熙字典
收录文字四万余条的康熙字典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繁体
拼音
偏旁
卷集【戌集下】【頁字部】
繁体原文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𠀤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又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𩓣通。【左傳·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爾雅·釋詁】𩓣,待也。 又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𤰞者。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又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又【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又【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又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 【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考證:〔【逸雅】頤下曰須。〕 謹按語見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左傳·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𩓣矣。〕 謹按原文本作須,其義則爲𩓣。石經及各本皆同。今仍改須。〔【爾雅·釋獸須屬】魚曰須,鳥曰臭。〕 謹照原文曰臭改曰狊。〔【前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詩·邶風】思須與漕。【註】須,漕,衞邑。〕 謹照原文註改傳。〔【逸雅】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謹按所引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䆁名。〔【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註】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 謹照原書註改爲釋文。
简体转换
【广韵】锡兪切【集韵】【韵会】询趋切,𠀤音需。【说文】面毛也。【易·贲卦】贲其须。【注】须之为物上附者也。【疏】须上附于面。【释名】颐下曰须。须,秀也。别作䰅。俗作须。 又待也。【易·归妹】归妹以须。【诗·邶风】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又与𩓣通。【左传·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尔雅·释诂】𩓣,待也。 又资也,用也。与需通。【尔雅·释兽须属】兽曰衅,人曰挢,鱼曰须,鸟曰狊。【疏】此皆气倦体罢所须若此,故题云须属也。 又斯须,犹须臾也。【礼·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又迟缓也。【左传·成二年】子不少须,众惧尽。【后汉·淸河孝王传】且复须留。【注】《东观记》须留,作宿留。 又须女,星名。【史记·天官书·婺女注】正义曰:须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须女,贱妾之称,妇职之𤰞者。 又国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须句。【公羊传】作须朐。【前汉·地理志】东郡须昌县,故须句国。

又【左传·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须之鼓。【史记·周纪】文王伐密须。【注】密须氏,姞姓之国。今安定阴密县是也。 又邑名。【诗·邶风】思须与漕。【传】须、漕,卫邑。

又【后汉·郡国志】南阳郡顺阳有须聚。 又菜名。【尔雅·释草】须薞无。【疏】诗谷风,采葑采菲。传,葑须也。先儒以须葑苁当之。孙炎云:须,一名葑苁。 又草名。【尔雅·释草】台,夫须。【疏】台,一名夫须。莎草也。 又鸟名。【尔雅·释鸟】鷉,须鸁。【疏】鷉,一名须鸁。 又兵器。【䆁名】须盾,本出于蜀。须,所持也。 

又【扬子·方言】须,捷败也。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谓之须捷。 又姓。【左传·庄十七年】有须遂氏。【战国策】魏大夫须贾。 又人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又【左思·吴都赋】旗鱼须。【注】以鱼须为旗之竿也。 

又【集韵】逋还切,音斑。班也。【礼·玉藻】笏,大夫以鱼须文竹。【释文】崔云:用文竹及鱼班也。隐义云:以鱼须饰文竹之边。须音班。 又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辞】嗟若是兮欲何留,抚神龙兮揽其须。【陆云·九愍】生遗年而有尽,居静言其何须。将轻举以远览,眇天路而高游。【注】须,求也。 【说文徐注】此本须鬓之须。页,首也。彡,毛饰也。借为所须之须。俗书从水,非。毛氏曰:须与湏别。湏,火外切。烂也。

考证:〔【逸雅】颐下曰须。〕 谨按语见释名,今将逸雅改为释名。〔【左传·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𩓣矣。〕 谨按原文本作须,其义则为𩓣。石经及各本皆同。今仍改须。〔【尔雅·释兽须属】鱼曰须,鸟曰臭。〕 谨照原文曰臭改曰狊。〔【前汉·淸河孝王传】且复须留。〕 谨照原书前汉改后汉。〔【诗·邶风】思须与漕。【注】须,漕,卫邑。〕 谨照原文注改传。〔【逸雅】须盾,本出于蜀。须,所持也。〕 谨按所引出释名,今将逸雅改为䆁名。〔【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注】崔云,用文竹及鱼班也。〕 谨照原书注改为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