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
繁体吁
拼音xū,yù
偏旁口
卷集【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𠮲【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𠀤音訏。【說文】驚也。【玉篇】疑怪之辭也。【廣韻】嘆也。【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詩·周南】云何吁矣。 又留吁,赤狄別種。【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
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
又【廣韻】【集韻】𠀤王遇切,音芋。義同。 【說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
〔古文〕𠮲【唐韵】况于切【集韵】【韵会】匈于切,𠀤音吁。【说文】惊也。【玉篇】疑怪之辞也。【广韵】叹也。【书·尧典】帝曰:吁嚚讼可乎。【诗·周南】云何吁矣。 又留吁,赤狄别种。【春秋·宣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诗·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驺虞。
又【集韵】云俱切,音迂。义同。
又【集韵】【正韵】𠀤休居切。与嘘同。【王充·论衡】猪马以气吁之。
又【广韵】【集韵】𠀤王遇切,音芋。义同。 【说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