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繁体陶
拼音dào,táo,yáo
偏旁阜
卷集【戌集中】【阜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又【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縣名。【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𣷪陶縣。
又【玉篇】陶甄。【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又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又【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又【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又【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又【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又【廣韻】正也,化也。
又【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又蒲陶,果名。【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又【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又【韻會】𩋃通作陶。【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又【韻會】裪,通作陶。【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又【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昭切,音搖。【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又【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又【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𨹋。
又【集韻】大到切,音導。【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又【朱註】陶,叶徒𠋫反。好,叶許𠋫反。 又叶夷周切,音由。【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考證:〔【左傳·定二年】殷氏七族〕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氏改殷民。〔【荀子·不苟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囂之貌。〕 謹按此荀子榮辱篇非不苟篇。今照原書不苟篇改榮辱篇。註頑囂之貌照原文改頑嚚之貌。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徒刀切,音桃。【尔雅·释丘】再成为陶丘。【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书·禹贡】东出于陶丘北。【释名】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然也。【说文】陶丘,在济阴。【战国策】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注】今定陶县。【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定陶县。【史记·越世家】范蠡止于陶。【注】徐广曰:今定陶。正义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济州平阴县东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阳也。
又【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为陶唐氏。【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县名。【汉书·地理志】魏郡馆陶县,云中郡陶林县,定襄郡安陶县,雁门郡𣷪陶县。
又【玉篇】陶甄。【广韵】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书】神农作瓦器。【诗·大雅】陶复陶穴。 又陶正,官名。【左传·襄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
又【书·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传】鬰陶,言哀思也。
又【尔雅·释诂】鬰陶,繇喜也。【礼·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注】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
又【扬子·方言】陶,养也。秦或曰陶。
又【后汉·杜笃传】粳稻陶遂。【注】韩诗曰:陶,畅也。
又【广韵】正也,化也。
又【扬雄·解嘲】后陶涂。【注】北方国名,出马,因以为名。 又蒲陶,果名。【史记·大宛传】有蒲陶酒。【司马相如·上林赋】樱桃蒲陶。 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广韵】陶唐之后,今出丹阳。
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又【荀子·荣辱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梼杌之梼。顽嚚之貌。或曰陶当为逃,隐匿其情也。
又【韵会】𩋃通作陶。【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为皋陶。【注】皋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又【韵会】裪,通作陶。【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主衣服之官。
又【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余昭切,音摇。【诗·王风】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传】陶陶,和乐貌。【释文】陶,音遥。
又【礼·祭义】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释文】陶,音遥。
又【广韵】皋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𨹋。
又【集韵】大到切,音导。【诗·郑风】淸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传】陶陶,驱逐之貌。【释文】陶,徒报反。好,呼报反。
又【朱注】陶,叶徒𠋫反。好,叶许𠋫反。 又叶夷周切,音由。【诗·鲁颂】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易林】兹基运时,稷契皋陶。贞良得愿,微子解囚。【杜笃·吴汉诔】尧隆稷契,舜嘉皋陶。伊尹佐殷,吕尙翼周。
考证:〔【左传·定二年】殷氏七族〕 谨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氏改殷民。〔【荀子·不苟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梼杌之梼。顽嚣之貌。〕 谨按此荀子荣辱篇非不苟篇。今照原书不苟篇改荣辱篇。注顽嚣之貌照原文改顽嚚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