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繁体司
拼音sī
偏旁口
卷集【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𤔲【唐韻】【集韻】息兹切【韻會】新兹切【正韻】相咨切,𠀤音思。【說文】臣司事於外者。【玉篇】主也。【書·大禹謨】兹用不犯于有司。
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又【周官】欽乃攸司。【禮·曲禮】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𡨥,典司五衆。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又州名。【晉書·地理志】司州,漢司隸校尉所部。魏氏置司州。
又【廣韻】姓也。【左傳】鄭有司臣。
又【正字通】司徒,司馬,司空,皆複姓。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相吏切,音笥。義同。【前漢·敘傳】民具爾瞻,困于二司。【註】師古曰:司,先字反。【王粲·酒賦】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滌蘊饎。 又與伺通。【前漢·高五王傳】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舍人怪之,以爲物而司之,得勃。
又【灌夫傳】太后亦已使𠋫司。
又【容齋隨筆】司有入聲。如白居易詩: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爲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武元衡詩,惟有白鬚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按司字有平、去二聲。白、武二詩所用,當係去聲讀作入聲者,無據,不可從。
〔古文〕𤔲【唐韵】【集韵】息兹切【韵会】新兹切【正韵】相咨切,𠀤音思。【说文】臣司事于外者。【玉篇】主也。【书·大禹谟】兹用不犯于有司。
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又【周官】钦乃攸司。【礼·曲礼】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𡨥,典司五众。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又州名。【晋书·地理志】司州,汉司隶校尉所部。魏氏置司州。
又【广韵】姓也。【左传】郑有司臣。
又【正字通】司徒,司马,司空,皆复姓。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相吏切,音笥。义同。【前汉·叙传】民具尔瞻,困于二司。【注】师古曰:司,先字反。【王粲·酒赋】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涤蕴饎。 又与伺通。【前汉·高五王传】魏勃常早扫齐相舍人门外,舍人怪之,以为物而司之,得勃。
又【灌夫传】太后亦已使𠋫司。
又【容斋随笔】司有入声。如白居易诗: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武元衡诗,惟有白须张司马,不言名利尚相从是也。○按司字有平、去二声。白、武二诗所用,当系去声读作入声者,无据,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