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
繁体徒
拼音tú
偏旁彳
卷集【寅集下】【彳字部】
〔古文〕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古文〕𠫠【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同都切,音涂。【说文】本作𨑒。步行也。【易·贲卦】舍车而徒。 又步卒也。【诗·鲁颂】公徒三万。
又【尔雅·释训】徒辇者也。【疏】会同田猎,人挽辇以徒行也。【诗·小雅】徒御不惊。
又【玉篇】众也。【书·仲虺之诰】实繁有徒。【前汉·东方朔传】人至察,则无徒。
又【广韵】空也。【尔雅·释训】暴虎,徒搏也。【注】空手执也。
又【广雅】徒,袒也。【史记·张仪传】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
又【正韵】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为政。
又【广韵】党也。【张衡·思𤣥赋】朋精粹而为徒。 又弟子曰徒。【论语】非吾徒也。【后汉·郑康成传】扶风马融,门徒四百余人。
又【广韵】徒隶也。【周礼·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书·舜典】汝作司徒。【周礼·地官·司徒疏】司徒,主众徒也。 又丹徒,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有丹徒县。【注】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气者言其地有王气,始皇使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以败其势,因名丹徒。 又罪名。【唐书·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复姓。【风俗通】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赋序】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注】登徒,姓也。【姓谱】舜尝为尧司徒,支孙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驼。【道藏歌】运役自然气,于是息三徒。一畅万劫感,庆贺西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