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
繁体族
拼音còu,zòu,zú
偏旁方
卷集【卯集下】【方字部】
〔古文〕㞺𥎩𥎼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昨木切,音鑿。【說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類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標衆矢之所集。又聚也。【書·堯典】以親九族。【註】高祖至𤣥孫之親。【詩·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又【書·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
又【書·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𠛬及父母妻子,言𠛬濫。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又【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註】族,家也。
又【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註】族,叢生。【疏】木叢生者爲灌。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註】交錯聚結爲族。
又【集韻】作木切,音鏃。義同。 又千𠋫切,音凑。與蔟同。【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又【集韻】【正韻】𠀤則𠋫切,音奏。樂變也。【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註】蘇林曰:族音奏。師古曰:奏,進也。
又【集韻】【類篇】𠀤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聲。
〔古文〕㞺𥎩𥎼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昨木切,音凿。【说文】矢锋也。束之族族也。【类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标众矢之所集。又聚也。【书·尧典】以亲九族。【注】高祖至𤣥孙之亲。【诗·周南】振振公族。【传】公族,公同祖也。【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注】三族,谓父子孙,人属之正名。【左传·隐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疏】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傍支别属,则各自立氏。
又【书·尧典】方命圯族。【传】族,类也。
又【书·泰誓】罪人以族。【传】一人有罪,𠛬及父母妻子,言𠛬滥。
又【周礼·地官·大司徒】四闾为族。【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又【左传·襄八年】谋之多族。【注】族,家也。
又【尔雅·释诂】木族生为灌。【注】族,丛生。【疏】木丛生者为灌。
又【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注】交错聚结为族。
又【集韵】作木切,音镞。义同。 又千𠋫切,音凑。与蔟同。【前汉·律历志】一曰黄钟,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训注】泰言古今之道,万物之指,族于一理,明其所谓也。
又【集韵】【正韵】𠀤则𠋫切,音奏。乐变也。【前汉·严安传】调五声,使有节族。【注】苏林曰:族音奏。师古曰:奏,进也。
又【集韵】【类篇】𠀤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