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
繁体茄
拼音jiā,qié
偏旁艸
卷集【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伽【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𠀤音嘉。【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王褒·僮約】別茄披蔥。【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古文〕伽【唐韵】古牙切【正韵】居牙切,𠀤音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茎茄。【张衡·西京赋】蔕倒茄于藻井。【何晏·景福殿赋】茄蔤倒植。 又五茄,药名。【柳宗元诗】珍蔬折五茄。 又古国名。【左传·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复茄人焉。
又【广韵】复姓,有茄罗氏。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本草】茄,一名落苏,《五代贻子录》作酪酥,盖以其味如酥酪也。【王褒·僮约】别茄披葱。【拾遗记】淇、漳之鲤,脯以靑茄。 又地名。【晋书·郗鉴传】鉴率众渡江,与侃会于茄子浦。 又通荷。【前汉·扬雄传】衿芰茄之绿衣兮。【师古注】茄,古荷字,见《张揖·古今字谱》。【王应麟·诗考】有蒲与荷,作有蒲与茄。见《樊光注尔雅》。 又茎茄之茄。【集韵】【韵会】亦作居何切,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