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繁体汪
拼音hóng,wāng,wǎng
偏旁水
卷集【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光切,音尫。【說文】深廣也。【淮南子·俶眞訓】汪然平靜,寂然淸澄。【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池也。【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汙濁者。【揚子·方言】楚謂之汪,閩謂之洋。【左傳·桓十五年】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 又大貌。【晉語】汪是土也。
又【楊萬里·擬楚辭】誕寘之祝融之汪。【註】謂南海也。 又水名。【水經注】潢水一名汪水,與洈水合,至沛入泗。 又姓。【廣韻】汪芒氏之後。【姓苑】新安人。
又【廣韻】紆往切【集韻】嫗枉切,𠀤音枉。【後漢·郡國志】汪陶,縣名。屬鴈門。【前漢志】作𣳫。
又【廣韻】烏浪切【集韻】烏曠切,𠀤音䤑。停水臭也。或从廣作瀇,从枉作㳹。
又【集韻】烏宏切。與泓同。水貌。 【說文】作𣳫。
考證:〔【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 謹照原文陂改波。〔【左傳·桓十五年】蔡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 謹照原文蔡仲改祭仲。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乌光切,音尫。【说文】深广也。【淮南子·俶眞训】汪然平静,寂然淸澄。【后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 又池也。【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污浊者。【扬子·方言】楚谓之汪,闽谓之洋。【左传·桓十五年】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又大貌。【晋语】汪是土也。
又【杨万里·拟楚辞】诞寘之祝融之汪。【注】谓南海也。 又水名。【水经注】潢水一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 又姓。【广韵】汪芒氏之后。【姓苑】新安人。
又【广韵】纡往切【集韵】妪枉切,𠀤音枉。【后汉·郡国志】汪陶,县名。属鴈门。【前汉志】作𣳫。
又【广韵】乌浪切【集韵】乌旷切,𠀤音䤑。停水臭也。或从广作瀇,从枉作㳹。
又【集韵】乌宏切。与泓同。水貌。 【说文】作𣳫。
考证:〔【后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 谨照原文陂改波。〔【左传·桓十五年】蔡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谨照原文蔡仲改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