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
繁体納
拼音nà
偏旁糸
卷集【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𠀤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
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广韵】奴答切【集韵】诺答切,𠀤音衲。【说文】丝湿纳纳也。
又【博雅】入也。【释名】纳,弭也。弭之两致之言也。【书·尧典】寅饯纳日。【传】饯,送也。日入言送。
又【舜典】纳于百揆。又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又【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
又【仪礼·旣夕礼】屦外纳。【注】纳,收余也。
又【礼·曲礼】纳女于天子。【注】纳女,犹致女也。
又【礼·杂记】纳币一束。【注】纳,征也。 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 又与内同。【周礼·春官·钟师】纳夏。【注】故书纳为内。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补缀也。 又与軜同。【荀子·正论篇】三公奉轭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