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繁体理
拼音lǐ
偏旁玉
卷集【午集上】【玉字部】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𥳑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禮·樂記】天理滅矣。【註】理,猶性也。 又條理也。【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又【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禮·中庸】文理密察。【朱註】理,條理也。
又【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又【玉篇】文也。【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又【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分也。【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註】理,分也。【釋文】分,扶問反。 又賴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廣韻】料理。【晉書·桓冲傳】冲謂徽之曰:𨜮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又【韻會】治獄官曰理。【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理,治獄官也。【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五臣云: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又姓。【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紙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又與李通。【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註】使人也。【周語】行理以節逆之。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史記·天官書】作李。
考證:〔【周語】行理以節逆之。【周禮·地官·小行人孔晁註】亦作李。〕 謹按周禮小行人註無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註國語者,小行人三字亦賈逵國語註文。今照僖三十年左傳疏所引周語註,改爲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
【唐韵】良止切【集韵】【韵会】两耳切【正韵】良以切,𠀤音里。【说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脉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金积折廉,璧袭无理。【注】用之烦数,皆钝而无文。
又【说文徐注】治玉治民皆曰理。【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前汉·循吏传】政平讼理。
又【玉篇】正也。【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注】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广韵】义理。【易·系辞】易𥳑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记·平原君传】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皇极经世】天下之数出于理,违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失于理也。 又性也。【礼·乐记】天理灭矣。【注】理,犹性也。 又条理也。【易·系辞】俯以察于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又【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礼·中庸】文理密察。【朱注】理,条理也。
又【礼·乐记】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注】理,容貌之进止也。
又【玉篇】文也。【前汉·周勃传】纵理入口。【唐书·太宗纪】本心不正,则脉理皆斜。
又【增韵】肤肉之闲为凑理,以其有脉理也。【礼·内则】薄切之,必绝其理。【杜甫诗】肌理细腻骨肉匀。 又分也。【礼·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理,分也。【释文】分,扶问反。 又赖也。【孟子】大不理于口。
又【广韵】料理。【晋书·桓冲传】冲谓徽之曰:𨜮在府日久,当相料理。
又【韵会】治狱官曰理。【礼·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理,治狱官也。【史记·循吏传】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五臣云: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 又姓。【五音集韵】皋陶为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征。 又纸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国名。自唐始通中国,历蒙赵杨段四姓,俱僭称帝。至元始臣服中国,称总管,及明而亡,改为大理府,属云南。 又与李通。【左传·昭十三年】行理之命。【注】使人也。【周语】行理以节逆之。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前汉·天文志】骑官左角曰理。【史记·天官书】作李。
考证:〔【周语】行理以节逆之。【周礼·地官·小行人孔晁注】亦作李。〕 谨按周礼小行人注无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注国语者,小行人三字亦贾逵国语注文。今照僖三十年左传疏所引周语注,改为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