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
繁体檀
拼音shàn,tán
偏旁木
卷集【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正韻】唐闌切,𠀤音壇。【說文】木也。【詩·小雅】爰有樹檀。【註】善木。【鄭風】無折我樹檀。【註】强韌之木。【周禮·冬官考工記】鄭註:輻以檀。
又【本草】紫檀白檀。【綱目】總謂之旃檀。 又州名。【前漢·地理志】白檀縣,屬漁陽郡。唐置檀州。 又姓。【統譜】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爲氏。
又【集韻】時戰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車輻。〕 謹按考工記無中車輻之文。今改考工記鄭註輻以檀。
【唐韵】徒干切【集韵】唐干切【正韵】唐阑切,𠀤音坛。【说文】木也。【诗·小雅】爰有树檀。【注】善木。【郑风】无折我树檀。【注】强韧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郑注:辐以檀。
又【本草】紫檀白檀。【纲目】总谓之旃檀。 又州名。【前汉·地理志】白檀县,属渔阳郡。唐置檀州。 又姓。【统谱】齐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为氏。
又【集韵】时战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
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车辐。〕 谨按考工记无中车辐之文。今改考工记郑注辐以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