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繁体里
拼音lǐ
偏旁里
卷集【酉集下】【里字部】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广韵】良已切【集韵】两耳切【正韵】良以切,𠀤音裏。【尔雅·释言】里,邑也。【诗·郑风】将仲子兮,无踰我里。【传】里,居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前汉·𠛬法志】在壄曰庐,在邑曰里。【风俗通】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韵】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又忧也。【诗·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 又姓。【左传·昭十七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注】里析,郑大夫。又百里、相里,复姓。 又地名。【左传·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注】南里,郑地。 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注】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录】契丹所居曰枭罗个没里。【注】没里者,河也。 又古夫称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沈约·山阴柳家女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又【正韵】汉制:长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后可以传众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