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繁体狗
拼音gǒu
偏旁犬
卷集【巳集下】【犬字部】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爾雅·釋畜】未成毫,狗。【註】狗子未生㲦毛者。【又】尨,狗也。【易·說卦】艮爲狗。【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爾雅·釋鳥】鴗,天狗。【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𥛑,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㵎𤰞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爾雅·釋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齊語】以燕爲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𨙊瑗史狗。 又姓。【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雞㺃之可以爲名也。【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𠋫切,音詬。本作𧲿。熊虎子名。或作豿。【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唐韵】古后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𠀤音苟。【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注】狗子未生㲦毛者。【又】尨,狗也。【易·说卦】艮为狗。【礼·曲礼】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书】正西昆仑狗国。【五代史】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为犬嘷。其妻皆人,生男为狗,生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 又鸟名。【尔雅·释鸟】鴗,天狗。【注】小鸟也。靑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
又【扬子·方言】蝼蛄,南楚谓之杜狗。 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为衣𥛑,能运动脚气。元世祖足疾,取其皮为袴。 又溪狗,虫名。【正字通】陈藏器曰:生南方溪㵎𤰞处,状如虾蟇,尾长三四寸,治溪毒游蛊。 又草名。【尔雅·释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齐语】以燕为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注】燕之二邑。 又人名。【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公子札适卫说𨙊瑗史狗。 又姓。【正字通】汉狗未央。见印薮。
又【韵会】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鸡㺃之可以为名也。【埤雅】狗从苟。韩子曰:蝇营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韵】许𠋫切,音诟。本作𧲿。熊虎子名。或作豿。【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当时之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