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繁体紅
拼音gōng,hōng,hóng
偏旁糸
卷集【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𠀤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𠀤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广韵】戸公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𠀤音洪。【说文】帛赤白色。【释名】红,绛也。白色之似绛者。【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疏】红,南方闲色。 又地名。【左传·昭八年】大搜于红。【注】红,鲁地。 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
又【集韵】沽红切【正韵】古红切,𠀤音公。与功通。【史记·文帝纪】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注】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 又与工通。【前汉·郦食其传】红女下机。【注】师古曰:红,读曰工。
又【集韵】古巷切,音降。绛或作红。【前汉·外戚恩泽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红侯。【注】师古曰:疑红字当为绛。刘攽曰:今有红县,音降。红亦有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