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
繁体涇
拼音jīng,qǐng
偏旁水
卷集【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𠀤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𠀤見【廣輿記】。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唐韵】古灵切【集韵】【韵会】坚灵切,𠀤音经。水名。【说文】水出安定泾阳开头山。【书·禹贡】泾属渭汭。【周礼·夏官·职方氏】雍州,其川泾汭。 又丹阳有泾水。【前汉·地理志注】泾水,出芜湖。 又交趾有泾水。【水经注】泾水,出龙编县高山。 又通也。【庄子·秋水篇】泾流之大。【注】泾,通也。谓通流也。 又州名。【韵会】汉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泾州。 又县名。泾阳县,属西安府,本秦县。泾县,属宁国府。本唐猷州。𠀤见【广舆记】。
又【集韵】弃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径。泾涏,直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