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在线康熙字典
在线康熙字典
收录文字四万余条的康熙字典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繁体
拼音liè
偏旁
卷集【巳集中】【火字部】
繁体原文
〔古文〕煭【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韻會】力蘖切,𠀤音列。【說文】火猛也。【玉篇】熱也。【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又【詩·鄭風】火烈具舉。【傳】烈,列也。【箋】列人持火具舉,言衆同心。 

又【爾雅·釋詁】烈,業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傳】湯有功烈之祖,故稱焉。 

又【詩·小雅】烝衎烈祖。【箋】烈,美也。 

又【爾雅·釋詁】烈,光也。【詩·周頌】休有烈光。 

又【爾雅·釋訓】烈烈,威也。【詩·小雅】烈烈征師。【箋】烈烈,威武貌。 

又【詩·小雅】憂心烈烈。【箋】烈烈,憂貌。 

又【詩·小雅】南山烈烈。【傳】烈烈然至難也。【疏】値時寒甚,視南山則烈烈然,愴其至役之勞苦,而情以爲至難也。 

又【爾雅·釋詁】烈,餘也。【註】𨻰鄭之閒曰烈。【揚子·方言】晉衞之閒曰烈。 

又【詩·大雅·雲漢序】宣王承厲王之烈。【箋】烈,餘也。 

又【孟子】於今爲烈,如之何其受之。【註】於今爲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餽也。 

又【韻會】毒也。【前漢·公孫弘傳】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又【戰國策】聞弦者,音烈而高飛。【註】烈,猛也。 

又【揚子·方言】烈,暴也。【史記·酷吏傳】皆以酷烈爲聲。 

又【諡法】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 

又【集韻】忠烈也。【韻會】剛正曰烈。【史記·伯夷傳】烈士徇名。

又【聶政傳】乃其𡛷亦烈女也。 

又【爾雅·釋草疏】本草,石芸味甘。一名螫烈。 

又【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詳火字註。 又姓。【拾遺記】烈裔工畫。 又與裂通。【前漢·王莽傳】軍人分烈莽身支節。 

又【唐韻正】古音例。【詩·豳風】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傳】栗烈,寒氣也。

又【大雅】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傳】貫之加于火曰烈。【楊戲楊季休贊】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註】克,苦代反。◎按字彙引此云:叶力質切。非。朱子於詩七月生民烈字,俱云:叶力制反。唐韻正直以爲古音例。所引經傳子集甚詳,皆確有明據,應从之。 又與厲通。【詩·大雅】烈假不瑕。【釋文】烈,鄭作厲。力世反。

又【禮·祭法】厲山氏之有天下也。【註】厲山氏炎帝也。起于厲山,或曰烈山氏。魯語作列山。左傳作烈山。【水經注】賜水西逕厲鄕南,水南有重山,卽烈山也。山下一穴,相傳神農所生處,故禮謂之烈山氏。【唐韻正】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衆竅爲虛。厲卽烈字。 又音賴。見【詩·大雅·烈假註】鄭虔讀。 又與冽通。【詩·小雅】有冽氿泉。【疏】七月云:二之日栗冽,是冽爲寒氣也。 【說文】本作𤉩。 列烈二字原从歺作。
简体转换
〔古文〕煭【唐韵】【正韵】良辥切【集韵】【韵会】力蘖切,𠀤音列。【说文】火猛也。【玉篇】热也。【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又【诗·郑风】火烈具举。【传】烈,列也。【笺】列人持火具举,言众同心。 

又【尔雅·释诂】烈,业也。【书·伊训】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传】汤有功烈之祖,故称焉。 

又【诗·小雅】烝衎烈祖。【笺】烈,美也。 

又【尔雅·释诂】烈,光也。【诗·周颂】休有烈光。 

又【尔雅·释训】烈烈,威也。【诗·小雅】烈烈征师。【笺】烈烈,威武貌。 

又【诗·小雅】忧心烈烈。【笺】烈烈,忧貌。 

又【诗·小雅】南山烈烈。【传】烈烈然至难也。【疏】値时寒甚,视南山则烈烈然,怆其至役之劳苦,而情以为至难也。 

又【尔雅·释诂】烈,余也。【注】𨻰郑之闲曰烈。【扬子·方言】晋卫之闲曰烈。 

又【诗·大雅·云汉序】宣王承厉王之烈。【笺】烈,余也。 

又【孟子】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注】于今为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馈也。 

又【韵会】毒也。【前汉·公孙弘传】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 

又【战国策】闻弦者,音烈而高飞。【注】烈,猛也。 

又【扬子·方言】烈,暴也。【史记·酷吏传】皆以酷烈为声。 

又【谥法】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 

又【集韵】忠烈也。【韵会】刚正曰烈。【史记·伯夷传】烈士徇名。

又【聂政传】乃其𡛷亦烈女也。 

又【尔雅·释草疏】本草,石芸味甘。一名螫烈。 

又【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详火字注。 又姓。【拾遗记】烈裔工画。 又与裂通。【前汉·王莽传】军人分烈莽身支节。 

又【唐韵正】古音例。【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传】栗烈,寒气也。

又【大雅】载燔载烈,以兴嗣岁。【传】贯之加于火曰烈。【杨戏杨季休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注】克,苦代反。◎按字汇引此云:叶力质切。非。朱子于诗七月生民烈字,俱云:叶力制反。唐韵正直以为古音例。所引经传子集甚详,皆确有明据,应从之。 又与厉通。【诗·大雅】烈假不瑕。【释文】烈,郑作厉。力世反。

又【礼·祭法】厉山氏之有天下也。【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鲁语作列山。左传作烈山。【水经注】赐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卽烈山也。山下一穴,相传神农所生处,故礼谓之烈山氏。【唐韵正】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厉卽烈字。 又音赖。见【诗·大雅·烈假注】郑虔读。 又与冽通。【诗·小雅】有冽氿泉。【疏】七月云:二之日栗冽,是冽为寒气也。 【说文】本作𤉩。 列烈二字原从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