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
繁体滂
拼音pāng
偏旁水
卷集【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正韻】普郎切【集韻】【韻會】鋪郎切,𠀤音霶。【說文】沛也。【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水名。【山海經】虖勺之山,滂水出焉。 又滂洋,饒廣也。【前漢·郊祀歌】福滂洋。 又淜滂,風擊物聲。【宋玉·風賦】飄忽淜滂。 又滂人,掌山澤之官。【淮南子·時則訓】令滂人納材葦。
又【韻會】【正韻】𠀤普浪切,義同。
又【集韻】披庚切,音澎。與洴泙同。水聲。【史記·司馬相如傳】洶湧滂㵒。
又【集韻】蒲光切,音傍。水流聲。【前漢·司馬相如傳】滂濞沆漑。郭璞讀。 【集韻】或作雱霶䨦。
【唐韵】【正韵】普郎切【集韵】【韵会】铺郎切,𠀤音霶。【说文】沛也。【诗·小雅】俾滂沱矣。 又水名。【山海经】虖勺之山,滂水出焉。 又滂洋,饶广也。【前汉·郊祀歌】福滂洋。 又淜滂,风击物声。【宋玉·风赋】飘忽淜滂。 又滂人,掌山泽之官。【淮南子·时则训】令滂人纳材苇。
又【韵会】【正韵】𠀤普浪切,义同。
又【集韵】披庚切,音澎。与洴泙同。水声。【史记·司马相如传】汹涌滂㵒。
又【集韵】蒲光切,音傍。水流声。【前汉·司马相如传】滂濞沆漑。郭璞读。 【集韵】或作雱霶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