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
繁体狸
拼音lí,mái
偏旁犬
卷集【巳集下】【犬字部】
【廣韻】里之切【集韻】陵之切,𠀤音离。【玉篇】似貓。【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禮·內則】狸去正脊。【左傳·襄十四年】狐狸所居。【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𤰞身而伏,以𠋫敖者。
又【徐無鬼】是狸德也。
又【史記·封禪書】狸首者,諸侯之不來者。【註】徐廣曰:狸,一名不來。
又【揚子·方言】貔,關西謂之狸。
又【史記·封禪書】殺一狸牛,以爲俎豆牢具。◎按註作犛牛,當與犛通。
考證:〔【玉篇】似〈豸芮〉。〕 謹照原文〈豸芮〉改貓。
【广韵】里之切【集韵】陵之切,𠀤音离。【玉篇】似猫。【诗·豳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礼·内则】狸去正脊。【左传·襄十四年】狐狸所居。【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𤰞身而伏,以𠋫敖者。
又【徐无鬼】是狸德也。
又【史记·封禅书】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注】徐广曰:狸,一名不来。
又【扬子·方言】貔,关西谓之狸。
又【史记·封禅书】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按注作牦牛,当与牦通。
考证:〔【玉篇】似〈豸芮〉。〕 谨照原文〈豸芮〉改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