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
繁体漏
拼音lóu,lòu
偏旁水
卷集【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靈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𠀤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唐韵】灵𠋫切【集韵】【韵会】【正韵】郎豆切,𠀤音陋。渗漏也。【说文】漏以铜壷受水,刻节画,夜百刻。亦取漏下之义。【周礼·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左传·僖四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疏】言漏泄师之密谋也。 又遗失也。【荀子·修身篇】易忘曰漏。
又【尔雅·释宫】西北隅谓之屋漏。【诗·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笺】漏,隐也。 又窍也。【白虎通·圣人篇】禹耳三漏,是谓大通。 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训】朱弦漏越。【注】漏穿越琴瑟两头也。 又德泽下究也。【前汉·吾丘寿王传】天下漏泉。【注】言润泽下沾,如屋之漏。 又江名。【水经注】楡水东径漏江县伏流山下,复出蝮口,谓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见【周礼·地官·郑注】。
又【正韵】卢侯切,音楼。【礼·内则】马黑脊而般臂漏。【周礼】作蝼。【注】漏当为蝼。言如蝼蛄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