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繁体菩
拼音bèi,bó,bù,pú
偏旁艸
卷集【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薄亥切,音倍。【說文】草也。【齊民要術】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爲上時。
又【九經考異】《易》豐其蔀。鄭𦵮作菩,小席也。
又【廣韻】蒲北切,音匐。義同。 又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禮·夏官·大馭註】以菩芻棘柏爲神主。
又【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酉陽雜俎】樹出摩伽陀國。
又【柳宗元·無姓和尚𥓓註】佛書云:菩提薩埵,言覺有情也,從𥳑稱菩薩。【綱目集覽】《釋典》:菩之爲言了也。
【唐韵】薄亥切,音倍。【说文】草也。【齐民要术】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
又【九经考异】《易》丰其蔀。郑𦵮作菩,小席也。
又【广韵】蒲北切,音匐。义同。 又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礼·夏官·大驭注】以菩刍棘柏为神主。
又【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树名。【酉阳杂俎】树出摩伽陀国。
又【柳宗元·无姓和尚𥓓注】佛书云:菩提萨埵,言觉有情也,从𥳑称菩萨。【纲目集览】《释典》:菩之为言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