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
繁体熹
拼音xī
偏旁火
卷集【巳集中】【火字部】
【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𠀤音僖。【說文】炙也。【玉篇】熱也,烝也。
又【玉篇】熾也。【廣韻】盛也,博也。【後漢·桓帝紀】改元延熹。
又【靈帝紀】改元光熹。
又【諡法】有功安人曰熹。 又人名。【宋史·朱熹傳】字元晦,號仲晦。
又【正字通】微陽也。【陶潛·歸去來辭】恨晨光之熹微。 又通作訢。【禮·樂記】天地訢合。【註】訢讀爲熹。熹,猶烝也。【疏】言天地之氣烝動,猶若人之熹也。 【說文】本作𤏴。【玉篇】同熺。或作暿、熙。
【唐韵】许其切【集韵】【韵会】虚其切,𠀤音僖。【说文】炙也。【玉篇】热也,烝也。
又【玉篇】炽也。【广韵】盛也,博也。【后汉·桓帝纪】改元延熹。
又【灵帝纪】改元光熹。
又【谥法】有功安人曰熹。 又人名。【宋史·朱熹传】字符晦,号仲晦。
又【正字通】微阳也。【陶潜·归去来辞】恨晨光之熹微。 又通作欣。【礼·乐记】天地欣合。【注】欣读为熹。熹,犹烝也。【疏】言天地之气烝动,犹若人之熹也。 【说文】本作𤏴。【玉篇】同熺。或作暿、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