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繁体蘇
拼音sū,sù
偏旁艸
卷集【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𠀤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从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又【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又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又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又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又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又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又【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又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于姑蘇。【註】姑蘇,臺也。 又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又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又姓。【書·立政】司𡨥蘇公。【傳】忿生爲武王司𡨥,封蘇國。
又【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又【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唐韵】素姑切【集韵】【正韵】孙租切,𠀤音酥。【说文】桂荏也。【本草】紫苏。【注】苏,从稣,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苏乃荏类,而味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又【扬子·方言】苏,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闲曰苏。 又木名。【诗·郑风】山有扶苏。【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又流苏。【西京杂记】昭阳殿壁带往往为黄金釭,皆衔五色流苏。【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苏,析羽也。 又息也。【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又死更生。【战国策】勃然乃苏。 又取也。【屈原·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纲目集览】取草曰苏。
又【韵会】苏苏,气索貌。【易·震卦】震苏苏。【注】恐惧不安之貌。【王注】躁动貌。 又台名。【吴语】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注】姑苏,台也。 又亭名。【后汉·郡国志】襄国有苏人亭。 又国名。【魏志·东夷传】诸国各有别色,名之为苏涂。 又姓。【书·立政】司𡨥苏公。【传】忿生为武王司𡨥,封苏国。
又【集韵】山于切,音疋。诗扶苏之苏,徐邈读疋。
又【字汇补】苏故切,音傃。【荀子·议兵篇】苏刃者死。【注】苏读作傃,谓相向格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