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繁体鹿
拼音lù,lǘ
偏旁鹿
卷集【亥集下】【鹿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說文】獸也。【玉篇】麞屬。【爾雅·釋獸】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跡速,絕有力𪊑。【埤雅】仙獸也。牡者有角。【字統】鹿性驚防,羣居分背而食,環角向外以備人物之害。【易·屯卦】卽鹿無虞,惟入于林中。【疏】卽鹿若無虞官,虛入林木中,必不得鹿。【詩·小雅】呦呦鹿鳴。 又鹿蜀,獸名。見【山海經】。 又鉅鹿,郡名。【前漢·地理志】鉅鹿,卽禹貢大陸。○按今屬順德府。 又獲鹿、束鹿,𠀤縣名。【唐書·地理志】隋鹿泉,唐攺獲鹿。隋鹿城,唐攺束鹿。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出于五鹿。【註】在今衞縣西北。 又山名。涿鹿在上谷。白鹿在荆州。鹿門舊名蘇嶺山,在襄陽。沙鹿在晉平陽元城縣東。 又鹿門,關名。【左傳·襄二十四年】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註】魯南城東門。 又臺名。【書·武成】散鹿臺之財。【薛瓚曰】在朝歌城。 又衡鹿,官名。【左傳·昭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又囷鹿。【吳語】大荒薦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註】先儒以圓曰囷,方曰鹿。囷,聚也,亦散也。鹿善聚善散。故囷謂鹿。俗作簏。 又鹿車小車也。【風俗通】鹿車小,裁容一鹿。 又酒器。【魯相韓敕修孔廟禮器𥓓】有雷洗觴觚,爵鹿柤梪。 又縷鹿,婦人冠名。見【蔡邕·獨斷】。 又鹿豆。【爾雅·釋草】蔨,鹿𧆑,其實莥。【註】今鹿豆也。 又活鹿,鹿蹄,鹿腸,鹿首,鹿麻,𠀤草名。見【本草綱目】。 又與麓通。【詩·大雅】瞻彼旱麓,棒楛濟濟。【周語】作旱鹿。 又姓。【正字通】漢鹿旗,明鹿麟。又五鹿,複姓。漢有五鹿充宗。 又鹿鹿,與錄錄通。【前漢·蕭曹傳贊】錄錄未有奇節。【註】錄錄,猶鹿鹿也。亦作碌碌。又作陸陸。
又【荀子·成相篇】剄以獨鹿,棄之江。【註】獨鹿,與屬鏤同。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卢谷切,音禄。【说文】兽也。【玉篇】麞属。【尔雅·释兽】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𪊑。【埤雅】仙兽也。牡者有角。【字统】鹿性惊防,羣居分背而食,环角向外以备人物之害。【易·屯卦】卽鹿无虞,惟入于林中。【疏】卽鹿若无虞官,虚入林木中,必不得鹿。【诗·小雅】呦呦鹿鸣。 又鹿蜀,兽名。见【山海经】。 又巨鹿,郡名。【前汉·地理志】巨鹿,卽禹贡大陆。○按今属顺德府。 又获鹿、束鹿,𠀤县名。【唐书·地理志】隋鹿泉,唐攺获鹿。隋鹿城,唐攺束鹿。 又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出于五鹿。【注】在今卫县西北。 又山名。涿鹿在上谷。白鹿在荆州。鹿门旧名苏岭山,在襄阳。沙鹿在晋平阳元城县东。 又鹿门,关名。【左传·襄二十四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注】鲁南城东门。 又台名。【书·武成】散鹿台之财。【薛瓒曰】在朝歌城。 又衡鹿,官名。【左传·昭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又囷鹿。【吴语】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注】先儒以圆曰囷,方曰鹿。囷,聚也,亦散也。鹿善聚善散。故囷谓鹿。俗作簏。 又鹿车小车也。【风俗通】鹿车小,裁容一鹿。 又酒器。【鲁相韩敕修孔庙礼器𥓓】有雷洗觞觚,爵鹿柤梪。 又缕鹿,妇人冠名。见【蔡邕·独断】。 又鹿豆。【尔雅·释草】蔨,鹿𧆑,其实莥。【注】今鹿豆也。 又活鹿,鹿蹄,鹿肠,鹿首,鹿麻,𠀤草名。见【本草纲目】。 又与麓通。【诗·大雅】瞻彼旱麓,棒楛济济。【周语】作旱鹿。 又姓。【正字通】汉鹿旗,明鹿麟。又五鹿,复姓。汉有五鹿充宗。 又鹿鹿,与录录通。【前汉·萧曹传赞】录录未有奇节。【注】录录,犹鹿鹿也。亦作碌碌。又作陆陆。
又【荀子·成相篇】刭以独鹿,弃之江。【注】独鹿,与属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