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
繁体耕
拼音gēng
偏旁耒
卷集【未集中】【耒字部】
〔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𠀤音更。【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家人誚其不耕。韶曰:我嘗目耕。 又人名。【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又鬼名。【山海經】東南三百里曰豐山,神耕父處之。【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註】耕父,旱鬼。 又鳥名。【山海經】西北一百里,曰堇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又琴曲名。【張衡·思𤣥賦】嘉曾氏之歸耕兮。【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古文〕畊【唐韵】古茎切【韵会】古庚切【正韵】古衡切,𠀤音更。【说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获,不葘畬,则利有攸往。【礼·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谓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扬子·法言】耕道得道,猎德得德,是获飨也。吾不睹参辰之相比也。【拾遗记】贾逵门徒来学,不远千里,献粟盈仓。或云:逵非力耕,所谓舌耕也。【任彦升·荐士表】旣笔耕为养。【唐书·王勃传】心织而衣,笔耕而食。【宋史·王韶传】家酷贫,执卷不辍。家人诮其不耕。韶曰:我尝目耕。 又人名。【史记·仲尼弟子传】司马耕,字子牛。 又鬼名。【山海经】东南三百里曰丰山,神耕父处之。【张衡·东京赋】囚耕父于淸冷。【注】耕父,旱鬼。 又鸟名。【山海经】西北一百里,曰堇里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鹊,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御疫。 又琴曲名。【张衡·思𤣥赋】嘉曾氏之归耕兮。【注】琴操曰:归耕者,曾子之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