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
繁体蘊
拼音wēn,yùn
偏旁艸
卷集【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唐韵】于粉切【韵会】【正韵】委粉切,𠀤音缊。【玉篇】积也,聚也,蓄也。【诗·大雅】蕴隆虫虫。
又【桧风】我心蕴结。
又【左传·隐三年】苹蘩、薀藻之菜。【韵会】云:应作蕴。【注】蕴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蕴。【韩诗外传】里母朿蕴,请火于去妇之家。【前汉·召信臣传】𤓉蕴火。
又【类篇】于问切,音愠。义同。
又【韵会】与怨通。【荀子·富国篇】富有天下而无怨财。【注】怨同蕴。 又与宛通。【荀子·富国篇】使民夏不宛暍。【注】宛读为蕴。 又与缊通。【易·系辞】乾坤其易之缊耶。
又【羣经音辨】纡云切,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又读入声。【庄子·齐物论】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注】于积反。
又【集韵】乌昆切,音温。【扬子·方言】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