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
繁体汾
拼音fēn,fén,pén
偏旁水
卷集【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又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又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又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符分切,音濆。水名。【说文】水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周礼·夏官·职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经】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山海经】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传·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马彪曰】襄城县有汾丘。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汾阴,临汾,俱属河东郡。汾阳属太原郡。【广舆记】临汾,汾西二县,今俱属平阳府。 又郡名。【广舆记】山西汾州府,本汉太原郡,后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阳。
又【集韵】步奔切,音盆。与湓同。湓水在浔阳。或省作汾。详湓字注。 又方文切,音分。与纷同。【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注】众盛貌。汾沄,音纷云。 又温汾,水转貌。【枚乗·七发】所扬汩者,所温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