鞮
繁体鞮
拼音dī
偏旁革
卷集【戌集中】【革字部】
【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革履也。【玉篇】單履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複履下襌者謂之鞮。【註】今韋鞮也。【禮·曲禮】鞮屨。【註】鞮屨無絇之菲也。【疏】謂無絇飾履也。履以絇爲飾,凶,故無絇也。【戰國策】甲盾鞮鍪。【註】鞮,革履。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鞮鞻氏。【註】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
又【禮·王制】西方曰狄鞮。【註】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前漢·司馬相如傳】狄鞮之倡。【註】韋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內。出善倡者。
又【揚子·法言】東鞮北女,來貢其珍。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八年】樂霄爲銅鞮大夫。【註】上黨銅鞮縣。【史記·仲尼弟子傳】銅鞮伯華。【註】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
又【後漢·和帝紀】追至和渠北鞮海。 又人名。【左傳·昭十五年】以鼓子䳒鞮歸。 又姓。【前漢·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亦革履也。 【集韻】或作䩚。
【唐韵】都兮切【集韵】【韵会】【正韵】都黎切,𠀤音低。【说文】革履也。【玉篇】单履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复履下襌者谓之鞮。【注】今韦鞮也。【礼·曲礼】鞮屦。【注】鞮屦无絇之菲也。【疏】谓无絇饰履也。履以絇为饰,凶,故无絇也。【战国策】甲盾鞮鍪。【注】鞮,革履。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鞮鞻氏。【注】鞮屦,四夷舞者所屝也。
又【礼·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前汉·司马相如传】狄鞮之倡。【注】韦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内。出善倡者。
又【扬子·法言】东鞮北女,来贡其珍。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八年】乐霄为铜鞮大夫。【注】上党铜鞮县。【史记·仲尼弟子传】铜鞮伯华。【注】铜鞮,晋大夫羊舌赤之邑,世号赤曰铜鞮伯华。
又【后汉·和帝纪】追至和渠北鞮海。 又人名。【左传·昭十五年】以鼓子䳒鞮归。 又姓。【前汉·匈奴传】单于姓挛鞮氏。
又【集韵】田黎切,音题。亦革履也。 【集韵】或作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