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繁体葛
拼音gé,gě
偏旁艸
卷集【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集韻】【正韻】𠀤居曷切,音割。【玉篇】蔓草也。【易·困卦】困于葛藟。【註】引蔓纏繞之草。【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
又【說文】絺綌,草也。【詩·周南】葛之覃兮。【傳】葛所以爲絺綌。【周禮·地官·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葛以方馳。【註】膠葛,驅馳也。 又國名。【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又水名。【水經注】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又山名。【越絕書】有葛山。【山海經】葛山之首無草木。 又姓。【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又諸葛,有熊氏之後爲詹葛氏,齊人語訛,以詹葛爲諸葛。
又【毛詩古音攷】音結。【詩·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
又【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蓋。◎按古本葛與蓋通。
考證:〔【周禮·地官·掌葛疏】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謹照原文疏改掌。〔【水經注】沐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謹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唐韵】【集韵】【正韵】𠀤居曷切,音割。【玉篇】蔓草也。【易·困卦】困于葛藟。【注】引蔓缠绕之草。【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属之绵远者取譬瓜葛。【蔡邕·独断】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会尚书官属陛西除下。
又【说文】絺绤,草也。【诗·周南】葛之覃兮。【传】葛所以为絺绤。【周礼·地官·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杂沓胶葛以方驰。【注】胶葛,驱驰也。 又国名。【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又水名。【水经注】沭水又南与葛陂相会。 又山名。【越绝书】有葛山。【山海经】葛山之首无草木。 又姓。【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后,以国为氏。又诸葛,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
又【毛诗古音考】音结。【诗·邶风】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马融·围棋赋】乍缓乍急兮上且未别,黑白纷乱兮于约如葛。
又【唐韵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盖。◎按古本葛与盖通。
考证:〔【周礼·地官·掌葛疏】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 谨照原文疏改掌。〔【水经注】沐水又南与葛陂相会。〕 谨照原文沐水改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