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电脑报 1992-2001 十年文章全集
电脑报 1992-2001 十年文章全集
包含从 1992 年 - 2001 年间,两万余篇期刊文章,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CCED中文编辑软件
栏目软件介绍
作者谢开亮
发布1992-12-25
  CCED是针对中文编辑的特点而开发的集成软件,它将字处理、画线制表与数据加工融为一体。既克服了英文编辑软件汉化后因半个汉字引出的种种缺陷,又吸收了它们中颇为实用的编辑功能,包容了EDLIN、PE、和汉字WORDSTAR的全部优点。
  在CCED中,用户可用光标键画表格,也可以利用程序本身的功能自动地生成表格;对画好的表格还可随时调整表格列宽和表格行距;并且能对表格内的数据进行计算。在表内填充据时,采用线保护状态,可使原表格线保持完好。
  表格线用的是中文制表符,故能使用任何可印中文的打印机打印,也可用于dBASEⅢ的编程打表。另外CCED还适于任何国标汉字系统和显示器。
  CCED中方便的块操作可使您在文件中或文件与文件之间进行剪裁补帖。块打印可帮您完成诸如根据通信录打印贺年卡等任务。
  CCED支持中英文混合排版,排版结果可使行的首尾对齐,并妥善地处理了行首行尾的标点符号。
  用CCED编辑的文件中除用户键入的打印控制符(用于控制字型和间距)外,系统不向文件中加任何隐含字符,故可用于源程序的编辑。
  CCED体积小,占内存少,易学易用,可以代替汉字WORDSTAR和PE。并能从Lotus和dBASE中取得数据,制表输出。辅助程序DBST可使dBASE数据库的报表输出实现全自动。
  二、安装与启动
  将CCED.EXE拷在硬盘或软盘的根目录下。在AUTOEXEC.BAT的路径设置中加入PATH=\,此后在任何子目录中键入CCED〈回车〉即可启动CCED,屏幕提示输入文件名。文件名允许含驱动器名,但不能含路径名。
  键入文件名并回车,屏幕下方的状态行分别显示在编文件的文件名、光标所在的行数(文件中的行数)和列数、以及是否插入状态、是否线保护状态和是否画线状态。
  安装时,请参阅操作说明的第七条选择屏幕显示方式;参照附录一装入打印机控制字符。CCED.hlp为帮助文件,只有在含此文件的目录中运行CCED。编辑时才能取得帮助。
  三、操作命令
  (Ctrl+J为帮助键)
  1、光标移动键:(在Draw OFF状态下)
  →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或汉字  
  ←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或汉字  
  ↑    光标向上移动一行  
  ↓    光标向下移动一行  
  Ctrl+→  屏幕窗口向右移动40列  
  Ctrl+←  屏幕窗口向左移动40列  
  PgUp     屏幕窗口向上移动一页  
  PgDn     屏幕窗口向下移动一页  
  Ctrl+PgUp  将光标移至文件头  
  Ctrl+PgDn  将光标移至文件尾  
  Home    将光标移至行头  
  End       将光标移至行尾  
  Ctrl+Home  将光标移至屏幕左上角  
  Ctrl+End  将光标移至屏幕左下角  
  Tab  光标右移一个制表位(有表线时,走一列表格)  
  Shift+Tab  光标左移一个制表位(有表线时,走一列表格)  
  Ctrl+V(U)  可用来设置(或取消)制表位   
  Ctrl+G  当文件内容多于两个屏幕时,文件将在屏幕上自行滚动,此时,可用↑和↓改变滚动方向;用数字键可调整滚动速度;用空格键可使滚动停止或继续滚动;用字母键或回车键可退出滚动状态,回到编辑状态。
  2、状态设置:
  Ins  插入方式与非插入方式之间的转换开关  
  Ctrl+F  表线保护状态(Lcp ON)与非保护状态(Lcp OFF)之间的转换开关(在表线保护状态Lcp ON下,向表中填写数据时不会抹掉表线符;插入或删除字符时制表线不会随着移动)。
  Ctrl+D  画线状态( Draw ON)与非画线状态( Draw OFF)之间的转换开关。(在 Draw on状态下,用→←↑↓四个光标键可以画线;用Ctrl+→和 Ctrl+←可以抹横线,用 PgUp和 PgDn可以抹竖线)。
  3、删除与恢复:
  Del       删除光标上的一个字符或汉字。  
  Backspace  删除光标前的一个字符或汉字。  
  F10       删除光标所在的一行。(可由 Shift+F10恢复)  
  Shift+F10  将最近一次由 F10删除的一行恢复并插入在当前行上面。  
  F9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及其之后的半行。  
  Shift+F9  抹掉光标所在位置之前的半行。  
  Ctrl+backspace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之前的半行。
  4.插入新行:
  Ctrl+N  在光标所在行上面插入一个空白行,或一空白表行。  
  Enter    当Ins ON以及 Lcp OFF时,可在光标处插入一个换行符。 当 Lcp ON时,此键可用于表的列向输入。当光标处在文件末尾时,无论光标在本行的什么位置,都可在文件末尾新插一行。
  其它情况下。只将光标移至下行开头。
  5、行的连接:(在 Lcp OFF状态下)
  当光标处于行尾时,可用 Del键将下行连接上来。  
  当光标处于行首时,可用 Backspace键将本行连到上行末尾。  
  进行行连接时,若行宽超过1500,则自动换行。
  6、行的复制:
  F3    从光标位置的上行或其附近行(注1)取一个字,并写在光标处。  
  Shift+F3  从光标位置起用上行或其附近行(注1)的后半行取代本行的后半行。  
  注1:       默认上行;也可用 Shift+F4键改变(数值在-9和9之间)  
  Shift+F4  定义F3键及 Shift+F3键从倒数的第几行复制。(仅起定义作用,复制时仍用 F3键及Shift+F3键。  
  Shift+F4  另一个作用是显示文章编辑区的剩余空间。  
  F10的作用  可用 F10删除以及 Shift+F10的多次恢复功能进行复制。  
  另:       行的复制亦可采用行块复制的办法。(见块操作)
  7、屏幕参数选择:
  Shift+F7   可选择屏幕显示行数、显示方式、色彩及制表符类型。11行中文的显示方式
  
  为6.25行中英文的显示方式多为3.个别的为18.制表符类型一般选1.个别情况选2.2为06区制表符。选择结果应使屏幕和打印机均能输出表格。注意:不同类型的制表符是不能交互地实现线保护,因此,制表符类型最好是在安装时一次选定。选择色彩时,依次选择前景、背景和边框的色彩,请用数字键选色。用其它键确定选择。颜色的选择应达到能够反向显示文中定义的矩形块,大多数情况下,第2个颜色选0。
  8、制表:
  方法一   用Shift+F8在当前行下,生成一个规则表格。按此键后。屏幕提问各列宽度,每行表内可打字的行数以及表格的总行数。在输入各列宽度时,若表格只有 n列,则在第 n+1列上打回键即可。  
  方法二   用Ctrl+D将状态设置为Draw ON,然后用光标键画线。用Ctrl+→和Ctrl+←抹横线,用PgUp和PgDn抹竖线。  
  F6        扩展表格中当前表列的列宽(条件:光标需在此列表内)  
  Shift+F6   压缩表格中当前表列的列宽(条件同上)  
  Ctrl+N   在光标所在行上面插入空白表行。  
  F10     删除光标所在的一行表格。(可由 Shift+F10恢复)横向表线的复制可采用行复制和行块复制的办法。列的复制与移动可采用矩形块复制的办法。  
  Ctrl+F   将状态设置为 Lcp ON,在表线保护状态 Lcp ON下,向表中填写数据时不会抹掉表线符;插入或删除字符时制表线不会随着移动。 在Lcp ON时 Enter键不是将光标移到下行首,而是用作列输入。  
  Ctrl+X  将表格中本行本列的内容对中。在表中填字时,可使用TAB键:  
  Tab       光标右移一个表列。  
  Shitf+Tab   光标左移一个表列。  
  Ctrl+V  将光标所在位置设置为 TAB 位。  
  Ctrl+U  取消光标处的TAB位设置。
  9、文字块操作:(文字块包括矩形块和行块)
  F8   定义行块(矩形块)或撤销行块(矩形块)。将光标移到块的一端。按 F8键。再将光标移到另一端。按 F8 键。块的定义就完成了。定义好的块既可做矩形块用。也可以做行块用。行块的标志是屏幕的最右列出现“〈”符。只要行块存在。这个光标总是存在的;矩形块的标志是用反向显示,任何一个操作都将引起这种显示的消失。为了重新显示矩形块可用F4键。  
  另:   矩形块是列固定的。它的内容将随着块左边内容的修改而变化。  
  F8   是一个反复键。块定义好后若再按一个F8。则撤销原来的定义。  
  F7   将所定义的行块复制一份插入在当前行下面。  
  Ctrl+L   将定义好的行块移到光标所在行下方。  
  Shift+F5 删除所定义的行块。条件是:在屏幕上能看见行块。行块被删除之后、在未定义新的文字块之前可用F7键将其恢复于当前行的下方。  
  Ctrl+O   将定义好的矩形块复制一份用来覆盖光标的右下区。  
  Ctrl+Z   将定义好的矩形块复制一份插入在光标位置。  
  Ctrl+K   将所定义的矩形块以插入方式移到光标处。使光标右下方的内容向右移动。
  Ctrl+B   找块首。  
  Ctrl+E   找块尾。  
  F4   将所定义的矩形块显示在屏幕上。
  10、搜索与替换:
  F5   按此键后,即输入搜索命令:
  只打回车键---放弃搜索。
  数字+回车----到文件中某行。
  字母+回车----光标移到文件末尾处。
  / 字符串-----搜索该字符串
  C/串1/串2/---找到一个串1后用串2替。
  C/串1/串2//--将后文所有的串1用串2替。
  /------------继续搜索
  注:搜索找字时,不计较字母的大小写。
  11、排版:
  Ctrl+A    对所定义的行块实行排版。排版之前,先用F8键将要排版的范围定义成行块;排版时可调整排版宽度;排版后内容一律向右对齐,靠左放置,若要将排版后的内容向中间移动,可接着按 F6键即在左边插入空白列( Shift+F6 可消除这些空白列)。  
  Ctrl+X   将本行内容根据排版宽度对中。  
  F6   在光标位置处向所定义的行块插入一个汉字的空白列。  
  Shift+F6   删除由F6插入的一个汉字的空白列。
  12、计算:
  Ctrl+S   对所定义的行块中从光标所在列开始的一列数字求和,结果写在光标处。注意:所有被求和的数据必须在光标所在列之后或从光标所在列开始,且从光标所在列到被求和的数字之间不得有空格以外的任何字符。
  Ctrl+C   计算光标位置左边的一个算式,此算式可包含 + - * /及()六种运算以及 ROUND()函数。其中 ROUND()函数必须放在算式最外层。如果此算式不是从文件的第一列开始,那么算式的左边至少应有一个空格。计算时分下列两种情况:
  1、算式中不含变量,计算后的结果插入在光标处。
  2、算式诸如: c8=round((c1+c3)*c4/8.2)等形式,且行块定义在表格之中,则在
  
  行块范围之内进行表格的列间计算。例如:表格第八列为第一、第三列之和乘以第四列的值除以8,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
  13、存盘与退出:
  F1   存盘并退出。  
  Shift+F1  同F1  
  F2     存盘但不退出。可继续编辑。  
  Ctrl+Q     退出但不存盘。  
  Shift+F2  改名存盘或编另一文件。此时可实现两个文件之间的块交换。
  在两个文件中交换文字块的办法:
  在现编文件(文件1)中定义好要复制或转移到文件2中的行块(如果原文件即文件1中不需要保留被转移的行块可将该行块用 Shift+F5键删除,此后不可再按 F8 键)。然后按Shift+F2键。有时提问是否存文件1.一般情况下。用户应存盘。否则,在文件1中所做的一切修改将成为无效;存过文件1后(行块暂时被复制在CCED.BLK中)调入文件2.将光标移到需插入行块的地方,按 F7 键。就可把文件1中的行块插入当前行的下面,在此以前用户不能再用F8定义新的文字块。
  通过这种办法,可把文件中的一部分内容存到另一文件中,以便使用激光打印机进行块打印等。
  14、打印:
  打印之前,先将汉字输入法设置在ASCII状态。
  Ctrl+T   打印所定义的行块。
  块打印可帮您完成诸如根据通信录打印贺年卡等任务。方法是:将贺年卡的内容定义成行块,贺年卡中的姓名、地址等暂用^1、^3(分别表示姓名和地址在通信录表格中位于第一、第三列)等代替,并留出足够的位置;将光标停在通信录表格中的某一行上,按Ctrl+T即可打印出给此人的贺年卡。  
  Ctrl+P   从当前行开始打印。
  打印时可选择打印方式:
  1--定页长打印,可调整打印参数。包括每页印文行数、页左空白、页间空白、及是否要页号等,页间空白为1表示打印过程中页间暂停。页号占两行,有页号时页间空白指页号与下页之间的空白行数。
  2--普通打印,表示按文件中的分页控制符分页或不分页。分页控制符:在行尾加上两个^符号以表示分页,以上两种打印均可向文件中输出。
  15、打印机控制字符:
  本编辑软件中可接收 CHR(27)码,用 ESC键输入,屏幕显示为←,此后可接字型控制符及行间距字间距控制符。具体用何字符。因打印机型号不同可参照打印机说明书,例如:可在 Wordstar控制字型的打印机,其字型控制码为:ESC+I+A--A型字
  ESC+I+B--B型字(横向一倍)
  ESC+I+C--C型字(纵向一倍)
  ESC+I+D--D型字(纵横向各一倍)
  如果程序 CCED.EXE 是经过用CCSET.EXE针对您所用的打印机及其驱动程序安装过的 CCED.EXE用户则可参照下列控制符控制打印机。
  ^A--A型字   ^L--字间距1  
  ^B--B型字(横向一倍)   ^M--字间距2  
  ^C--C型字(纵向一倍)   ^N--字间距3  
  ^D--D型字(纵横向各一倍)   ^O--字间距4  
  ^E--英文方式   ^P--行间距1  
  ^F-- 撤销重打  ^Q--行间距2  
  ^G-- 重打  ^R--行间距3  
  ^H-- 中文方式  ^S--行间距4  
  ^J-- 垂直行印字  ^T--封闭表间距  
  ^K-- 消除垂直行印字  ^I--压缩型行间距  
  ^U-- 单向打印方式  ^W--  
  ^V--双向打印方式   ^X--   
  ^Y--Chr$(28)   ^Z--Char$(26)
  注:这里的 ^ 符号不是Ctrl,而是用Shift+6键入的字符。
  附: 如何用 CCSET.EXE 安装打印机控制符
  将CCED.EXE CCSET.EXE和 CCEDSET.PRN 放在同一子目录,运行CCSET.EXE 。屏幕出现打印机或打印驱动程序清单;用户可从中选择。若无可选择,请打回车。当屏幕提示选择A B C..时。用户若不修改打印控制符的设置,回车键即可,假设要^A的内容改为:
  Chr(27)+"1"+chr(6),键入A后。
  键入第一码27〈回车〉 (多于一个字节表示 ASCII值)
  键入第二码1〈回车〉 (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键入第三码06〈回车〉
  键入第四码 〈回车〉 (表示结束)
  如果把DBST.EXE 也放在此目录中。则CCSET将CCED中的全部设置(包括屏幕与打印机)转到 DBST.EXE中。  附录二 dBASE数据库的报表输出
  在 DOS下运行辅助程序 DBST.EXE可将dBASE数据库进行报表输出。运行参数取自参数表文件 DBST.若当前目录下无此文件,则以对话方式设定运行参数,并自动建立参数表文件 DBST 。
  同样,当样本表格文件不存在时,也在对话方式下建立样本表格。
  参数表文件DBST 示范---------------
  addr
  /s=addr.s/o=addr.o/B=1/E=20/PL=33/PM=1/LM=7/ym=1/Y=1989/M=1/D=2
  样本表头示例-------------------
  通 信 录
  序号  姓名  联 系 地 址   工作单位  住 址
  *0  *1  *4  *5
  *#   *^
  --完--  &title &title &head &head &head &head &head &inter &field &spaceline &bottom &bottom &end
  参数表文件 DBST内容解释: --------
  第一行:数据库文件名(不能含子目录名)
  /S=样本表格文件名(不能含子目录名)
  /O=报表输出文件名(不能含子目录名,隐含到打印机)
  /B=打印的起始记录(隐含为1)
  /E=打印的终止记录(隐含为最后一记录)
  /PL=每页打印行数(隐含为58)
  /PM=页间空白行数(隐含为1,此值为1时表示页间暂停)
  /LM=左边空白列数(隐含为1)
  /YM=起用页码(隐含为1)
  /Y/M/D打表日期(隐含为打表时的系统时间)
  样本表头中关键字解释:---------
  &title---标题部分
  &head-----表头部分
  &inter----每两个记录之间分界行(可不要)
  &field----字段位置定义
  &spaceline---字段回行时两行文字之间分界行(可不要)
  &bottom---表底部分
  &end----表尾部分(可不要)
  以上这些关键字必须放在行尾,且行中不许另出现 &符。 &head 和&inter可用于同一行中,但 &head必须在 &inter 之前。
  标题部分、表头部分、表底部分和表尾部分均可数行,但每行都应标记清楚。
  *0--- 记录号(可不要)
  *n--- 数据库中第n个字段的打印位置
  *#--- 打表日期的打印位置(可不要)
  *^---页码的打印位置(可不要)
  如果对输出的报表不满意,可随时用CCED修改样本表格文件,然后再执行 DBST.EXE。
  注意:在dBASE中运行DBST.EXE(通过 RUN DBST命令)时,应先将所用的数据库关闭。
  [功能键一览]
  F1   存盘并退出。  
  Shift+F1   同F1。  
  F2     存盘但不退出,可继续编辑。  
  Ctrl+Q   退出但不存盘。  
  Shift+F2   改名存盘或编另一文件。此时可实现两个文件之间的块交换。  
  F3      从光标位置的上行或其附近行(注1)取一个字,并写在光标处。  
  Shift+F3   从光标位置起用上行或其附近行(注1)的后半行取代本行的后半行。  
  注1:     默认上行;也可用Shift+F4 键改变(数值在-9和9之间)  
  F4        将所定义的矩形块显示在屏幕上。  
  Shift+F4   定义F3键及Shift+F3键从倒数的第几行复制。(仅起定义作用。复制时仍用F3键及Shift+F3键。   Shift+F4 另一个作用是显示文章编辑区的剩余空间。  
  F5      按此键后,即输入搜索命令:  
  Shift+F5   删除所定义的行块  
  F6      扩展表格中当前表列的列宽(条件:光标需在此列表内)  
  Shift+F6   压缩表格中当前表列的列宽(条件同上)  
  F7      将所定义的行块复制一份插入在当前行下面。  
  Shift+F7   可选择屏幕显示行数、显示方式、色彩及制表符类型。  
  F8      定义行块(矩形块)或撤销行块(矩表块)  
  Shift+F8   在当前行下,生成一个规则表格  
  F9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及其之后的半行。  
  Shift+F9   抹掉光标所在位置之前的半行。  
  F10      删除光标所在的一行。(可由Shift+F10 恢复)  
  Shift+f10   将最近一次由F10删除的一行恢复并插入在当前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