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Y阶梯教室》的第四课中,我们已经讲过了超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方法,最后还留下几个问题给大家思考:如何把CPU超得更高?影响超频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强超频的稳定性?目前常见的CPU都能超到多少?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内容。
CPU能超多高?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CPU的超频幅度不是无限的,任何CPU在某种环境下的超频幅度都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CPU能超到的最高值。由于大多数的DIYer超频用的设备比较简单,通常只用散热片加上风扇,通过空气对流来降低CPU的温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的超频极限应该能代表大多数CPU能够超频的幅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目前流行CPU大致的超频幅度:
Pentium、Pentium MMX系列(如
1):这一系列的CPU应该是最早流行的超频对象,虽然有些人从486甚至386时代就开始超频了,但那毕竟是凤毛麟角。而Remark、锁频等等概念都是从Pentium时代开始为众人所知。对于Pentium系列CPU来说,一般能够超频的幅度为主频的30%左右,较低主频的CPU如Pentium 75、Pentium 90,通常分别能够超到100MHz、120MHz,而较高主频的如Pentium 200,想超到250MHz以上却没那么容易;对于Pentium MMX来说,可超频的幅度略大一些,Pentium 166MMX大多能超到250MHz以上,Pentium 233MMX则有可能超到292MHz。
Pentium Ⅱ系列:这一系列的CPU有新旧之分,最早期的PⅡ233、PⅡ266超频能力一般,能超30%就算不错了;而较新的PⅡ266、PⅡ300、PⅡ333可超的幅度有50%甚至更高。
赛扬系列:这一系列的CPU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赛扬可超频的幅度比较大,一般都在50%左右,但主频较高的赛扬则很难超到600MHz以上。
K6、K6-2系列(如
2):这一系列的CPU可超的幅度分别与Pentium、Pentium MMX相近。
6x86、MⅡ系列(如
3):也可以超频,但可超的幅度较小,通常在20%以下。
以上列出的这些都是一些大致的经验,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一点规律:
1.同一系列的CPU,主频越高,可超频的幅度越小。其实同一系列CPU基本上都是从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比如P166MMX、P200MMX、P233MMX,都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从生产线上下来之后,经过严格的测试,把233MHz下稳定性最好的那一部分产品标记为233MHz,把差一些的标记为200MHz,更差一些的标记为166MMX,当然还可能有不少次品,直接淘汰。因此我们就会发现,有些P166MMX能超到的最高频率竟然比P233MMX能超到的最高频率低不了多少。赛扬则是更好的例子,赛扬300A中能超到450MHz甚至504MHz的屡见不鲜,但大多数赛扬433也只能超到540MHz。
2.生产日期越晚,可超频的幅度通常越大。CPU生产厂商的生产工艺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尤其是在生产工艺进行重大改进的时候,通常会诞生出一批超频极品。
3.CPU的生产工艺越先进,可超频的幅度越大。这里的生产工艺主要指CPU的制程,目前赛扬系列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Coppermine的是0.18微米,于是Coppermine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赛扬难以逾越的600MHz大关,基本上都能超到750MHz甚至800MHz以上。因此采用Coppermine核心的PⅢ500E、PⅢ550E便成为了目前DIYer最喜爱的超频对象。
其实以上这些经验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CPU,每一个具体的CPU我们都要去进行试验才能确定它到底能超多高,DIY的乐趣就在于此。
影响CPU超频稳定性的因素
这些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也就是CPU的品质。如果你弄到了一颗超频极品,你随随便便加个风扇就能超到令人羡慕的频率;如果你的CPU品质不佳,就算你用上水冷油冷致冷片,也无法超到令你满意的高度。
不过大家手里的CPU通常是没办法随心所欲地更换的,也就是说CPU的品质是确定的,在这个前提下,影响CPU超频稳定性的因素(外因)主要有核心电压和散热两个方面。
提高CPU的核心电压,能够提高CPU超频的稳定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至于其原理是什么,我等菜鸟DIYer不必研究。一般将CPU的核心电压提高10%,就能够使CPU超频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并且能够将CPU的可超频幅度进一步提高。不过,CPU的核心电压不可增加过多,核心电压增加20%以上是很危险的,除非你具备完善的散热及监控措施。
散热是一种辅助措施,良好的散热不但能够提高超频的稳定性,还能够防止CPU因超频而缩短寿命。只要你能够把CPU的温度控制在比室温高10℃以内,理论上这块CPU是不会损坏或者大幅缩短使用寿命的。因此,散热片/风扇冷却、水冷、油冷、致冷片、压缩机制冷甚至液氮冷却等方法纷纷涌现,CPU的超频纪录也不断地被打破。对于普通的DIYer来说,散热片+风扇的组合就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了,而水冷的文章本期第29版就有介绍,其他的方法今后PCDIY版也会加以介绍。
如何提高CPU的核心电压?
如果你要超频的CPU是Intel的Pentium/Pentium MMX、AMD的K6/K6-2、Cyrix的6x86/MⅡ,提高电压的方法很简单,更改几个跳线即可,和设置CPU频率的跳线相似。
如果你要超频PentiumⅡ、赛扬、PentiumⅢ等CPU,提高电压稍微麻烦一些:如果你的主板支持核心电压调整,如微星的6163/6199、华硕的P3B-F等,在BIOS中即可进行CPU核心电压的调节(如
4),但是如果你的主板的BIOS中没有电压调节功能,你就得另想办法了。第一个办法是使用转接卡,如果你的主板是Slot 1结构,而CPU是Socket 370结构,你可以购买一块支持电压调节的CPU转接卡(如微星6905),通过调节转接卡上的跳线,你就可以更改CPU的核心电压。如果你的CPU不是Socket 370结构,或者你的转接卡不支持电压调节,你就只好使用最不方便的办法了:贴Slot 1卡的金手指。由于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也比较危险,因此就以赛扬为例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CPU核心电压与金手指之间的关系(如
表一):
表中“0”代表接地,“1”代表断开。大家一定发现了:2.2V电压与默认的2.0V电压相比,A121、B119、A119三个引脚的状态不同,其它两个引脚状态相同,因此我们只要把A121、B119、A119这三个引脚的状态由接地改为断开,CPU的核心电压就会变成2.2V了。至于这三个引脚的位置,请看
5和
6。将金手指向下,把Slot 1的CPU或者转接卡竖立,让有CPU插座的一面对着你,此时Slot 1右边的三个金手指就分别是A119、A120和A121(最外边的是A121,在Slot 1的CPU上都会标明),而A121背面最外边的那个引脚就是B121,与B121相邻的就分别是B120、B119。注意:CPU的金手指并不是像游戏机的游戏卡那样并成一排的,而是上下交错排列的,请大家仔细观察。
找到了这三个引脚的位置,下面就是想办法把它断开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刀片把这个引脚根部切断,不过切断后想恢复回来就比较麻烦了,而且万一不小心切断了不应该断开的引脚,那就……因此我推荐用另一种方法:用绝缘体遮住这三个引脚。比较理想的绝缘体是绝缘漆,把它涂在这三个引脚上,放置晾干即可使用。其实用指甲油也可以,我就是用指甲油来遮住这些引脚的,具体方法是:用针挑一些指甲油,均匀地涂在这三个引脚表面(注意不要盖住其它的引脚),放置几小时,让它完全凝固,然后小心地将CPU插入Slot 1插槽,先开机看一看主板报告的CPU核心电压值是否和你所需的一致,这一步很重要,尤其是你初次用此法给CPU加电压时。如果你A121、A119成功地断开了,而B119没有涂好,仍然接地,那么CPU的核心电压便会变成3.0V,这真是太危险了。如果你的A119、B119都断开失败,那么CPU的核心电压将达到3.4V,这简直太……因此,我劝告大家,如果你的主板没有提供CPU核心电压监控功能,这个方法将极其危险,切勿采用。
如何改善散热环境?
首先我们先把散热方法固定为散热片+风扇,其它的散热方法并不讨论。
改进散热效果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改善CPU与散热片的接触,第二是更换散热片及风扇。
改善CPU与散热片的接触,最常用的方法是在CPU和散热片之间涂一层导热硅脂(如
7),比较少用的方法是打磨,具体内容见电脑报今年第11期33版的文章。涂硅脂的方法很简单:把手洗干净,挑一点硅脂到CPU的表面,用不了很多,然后用手指将硅脂涂抹到整个上表面上(如
8),薄薄的一层即可。然后把散热片压在CPU表面,相对滑动几次,感觉CPU与散热片之间有粘力即可。导热硅脂的作用就是填补散热片与CPU表面之间的空隙,使热传导更加顺利地进行。
更换散热片及风扇主要是出于改善空气对流的考虑。设计优秀的散热片及风扇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效果,具体的内容请看《电脑报》2000年第3期第32版《散热片手册》一文。以我用的赛扬 400 CPU为例,使用装机时配的普通风扇(如
9)在超频到600MHz的时候大约几分钟后就会死机,换用功率较大的风扇(如
10)之后,电脑就能够运行半小时以上才死机。而最近市面上出现的超级玩家风扇尚未拿到,或许这种风扇能够使这块赛扬400稳定运行在600MHz下。
以上是CPU超频与散热的一些技巧,而更高级的超频技巧还多的是,我们的阶梯教室限于篇幅和水平就不再继续介绍了。不过请大家记住:超频无止境,知足者常乐。一切DIY的过程,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电脑、使用电脑服务的。DIY阶梯教室到此全部结束,祝大家早日成为电脑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