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电脑报 1992-2001 十年文章全集
电脑报 1992-2001 十年文章全集
包含从 1992 年 - 2001 年间,两万余篇期刊文章,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内存新技术透视
栏目硬件与维修
作者傅航
发布1997-01-01
  内存在计算机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计算机指令的存取时间主要取决于内存。对于现今的大多数系统,内存的存取时间都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了加快系统的速度,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我们看到,计算机中配置的内存数量越来越大,而内存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判断某一系统的性能时,就不能单凭内存数量的大小,我们还要看一看其所用内存的种类。
  在具体说明各种内存类型之前,以下罗列了一些有关的名词,希望读者对内存种类的多样性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ROM
  只读存储器
  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
  DRAM(Dynamic RAM)
  动态随机存储器
  PM RAM(Page ModeRAM)
  动态随机存储器
  FPM RAM(Fast Page Mode RAM)
  快速页模式随机存储器
  EDO RAM(Extended Data Output RAM)
  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
  BEDO RAM(Burst Extended Data Output RAM)
  突发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
  SDRAM(Sy0nchronous DRAM)
  同步静态随机存储器
  SRAM(Static 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
  Async SRAM(Asynchronous Static RAM)
  异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Sync Burst SRAM(Synchronous Burst Static RAM)
  同步突发静态随机存储器
  PB SRAM(Pipelined Burst SRAM)
  管道(流水线)突发静态随机存储器
  Cache
  高速缓存
  L2 Cache(Level 2 Cache)
  二级高速缓存(通常由SRAM组成)
  VRAM(Video RAM)
  视频随机存储器
  CVRAM(Cached Vedio RAM)
  缓存型视频随机存储器
  SVRAM(Synchronous VRAM)
  同步视频随机存储器
  CDRAM(Cached DRAM)
  缓存型动态随机存储器
  EDRAM(Enhanced DRAM)
  增强型动态随机存储器
  DRAM(DYNAMIC RAM)
  动态随机存储器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主要用作主存储器。长期以来,我们所用的动态随机存储器都是页模式随机存储器(PM RAM),稍晚些的为快速页模式随机存储器(FPM RAM)。为了跟上CPU越来越快的速度,一些新类型的主存储器被研制出来。它们是EDO RAM(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BEDO RAM(突发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值得一提的是IBM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性能更优越的下一代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内存的基本工作方式
  DRAM芯片设计得象一个二进制位的矩阵,每一个位有一个行地址一个列地址。内存控制器要给出芯片地址才能从芯片中读出指定位的数据。一个标明为70ns(纳秒)的芯片要用70ns读出一个位的数据。并且还要额外的时间从CPU得到地址信息设置下一条指令。一个完整的内存存储周期,是从内存控制器传一个地址信息给内存芯片开始,到它再传送下一个地址信息给内存芯片为止,一般用时85-125ns不等,芯片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这种处理效率越来越高。如果一个数据与前一个数据的行地址相同,内存控制器不必再传一个行地址指令,只要给一个列地址就可以了。这样存取同一“页”数据的速度与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FPM RAM(FAST PAGE MODE RAM)
  快速页模式随机存储器
  (所谓“页”,指的是DRAM芯片上存储阵列上的2048位片断)
  这是最早的随机存储器,在过去一直是主流PC的标准配置,以前我们在谈论内存速度时所说的“杠7”,“杠6”,指的即是其存取时间为70纳秒,60纳秒。60纳秒的FPM RAM可用于总线速度为66MHZ(兆赫兹)的奔腾系统(CPU主频为100,133,166和200MHZ)。
  FPM RAM读是这样开始的:
  在DRAM阵列中,首先提供一个行地址,并置RAS(行存取信号,行寻址选道信号)为低电平,之后通过周期性的CAS(列存取信号,列导址选道信号)实行多个列存取。每一个CAS周期都提供一个列地址,并置CAS为低电平,等待合法的数据输出。之后系统锁住数据。再置CAS为高电平,并按照以下的顺序开始下一个周期。
  注意:CAS被置为高电平时,数据不能输出,因为当一个合法的数据被系统锁住后,才能置CAS为高电平。
  快速页模式:意味着RAM在逻辑上希望下一个要存取的数据与上一个存取的数据一致。如果是这样,就会节约时间。
  以上这种快速页模式的内存常用于视频卡,通常我们也叫它“DRAM”。其中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内存的存取时间仅为48纳秒,这时我们就叫它VRAM(Video RAM视频随机存储器)。这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内存具有“双口”,其中一个端口可直接被CPU存取,而另一个端口可独立地被RAM“直接存取通道”存取,这样存储器的“直接存取通道”不必等待CPU完成存取就可同时工作,从而比一般的DRAM要快些。
  EDO RAM(EXTENDED DATA OUTPUT RAM)
  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
  EDO页模式的存取有些像FPM,但有一点不同,当CAS为高电平时,并不阻止数据的输出,此时数据锁(latch)保护维持住合法的数据之后,CAS又回到低电平。在页模式存取中,数据锁(latch)由CAS控制,在CAS变成高电平时,在数据锁中,数据可有效地被获得,在提供一个新的地址后,内存阵列中新的数据被定位存取,此时并不影响上一次存取的数据输出。当连续存取数据时,因交错关系,EDO RAM能使内存控制器省去用来发出一列地址信息的10ns的等待周期,这就能提供比FPM RAM更快的数据流,从而使计算机的效率提高10%-15%。
  BEDO RAM(BURST EXTENDED DATA OUTPUT RAM)
  突发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
  BEDO RAM,就像其名字一样,是在一个“突发动作”中读取数据,这就是说在提供了内存地址后,CPU假定其后的数据地址,并自动把它们预取出来。这样,在读下三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时,只用仅仅一个时钟周期,CPU能够以5-1-1-1突发模式读数据,这种方式下指令的传送速度就大大提高,处理器的指令队列就能有效地填满。现今这种RAM只被VIA芯片组580VP,590VP,680VP支持。这种真正快速的BEDO RAM也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它无法与频率高于66MHZ的总线相匹配。
  BEDO与EDO在两个方面有不同点,一是数据锁(latch)被一个寄存器替代(实际上加入了一个附加锁状态),在第一个CAS周期后,数据并没有达到输出口,这种内在的管道(Pipeline,或流水线方式)的好处是,在第二个CAS周期的边缘,数据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出现。二是BEDO设备包含有一个内在地址计数器,在一个四数据突发读时,外部只需提供一个初始地址,即可连续处理四个数据。在BEDO的第一个CAS周期接收第一个数据项时,装入内在管道并没有导致附加的延迟,这是因为制约存取第一个数据项的因素是RAS的存取时间,而RAS的存取动作被隐藏在第一个CAS周期里。这样就节约了时间,加快了速度。
  SDRAM(SYNCHRONOUS 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可以说是最有前途的一种内部存储器,不久之后,这种RAM会很受欢迎,支持这种内存的有Intel公司的Triton VX芯片组及所有新型VIA芯片组。在Pentiums,6x86级机器中,有580VP芯片及590芯片支持及其以后的SDRAM,在Pentium Pro级别的机器中,有680VP芯片支持SDRAM。就像这种内存的名字所表明的,这种RAM可以使所有的输入输出信号保持与系统时钟同步。而在不久以前,这只有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才能办到。
  SDRAM与系统时钟同步,采用管道处理方式,当指定一个特定的地址,SDRAM就可读出多个数据,即实现突发传送。具体来说,第一步,指定地址;第二步,把数据从存储地址传到输出电路;第三步,输出数据到外部。关键是以上三个步骤是各自独立进行的,且与CPU同步,而以往的内存只有从头到尾执行完这三个步骤才能输出数据。这就是SDRAM高速的秘诀。
  SDRAM的读写周期为10至15纳秒。
  SRAM Statu 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静态随机存储器。按产生时间和工作方式来分,静态随机存储器也分为异步和同步。在一定的纳米制造技术下,SRAM容量比其他类型内存低,这是因为SRAM需要用更多的晶体管存储一个位(bit),因而造价也贵得多,静态随机存储器多用于二级高缓存(Level 2 Cache)。
  Async SRAM(Asynchronous Static RAM)
  异步静态随机存储器
  自从第一个带有二级高速缓存(cache)的386计算机出现以来,这种老型号的属于“cache RAM(缓存型随机存储器)”类型的内存就开始应用了。异步静态随机存储器(Async SRAM)比DRAM快些,并依赖于CPU的时钟,其存取速度有20纳秒、15纳秒和12纳秒三种,值越小,表示存取数据的速度越快。但在存取数据时,它还没有快到能够与CPU保持同步,CPU必须等待以匹配其速度。
  Sync Burst SRAM(Synchronous Burst Static RAM)
  同步突发静态随机存储器
  在计算机界存在这样的争论:Sync Burst SRAM(同步突发静态随机存储器)和Pipelined Burst SRAM(管道突发静态随机存储器)谁更快些?诚然,在总线速度为66MHz的系统上,Sync Burst SRAM确实是最快的,因为这时CPU的运行速度并不是很快,Sync Burst SRAM在提供数据时可以和系统保持同步。这意味着在CPU的2—1—1—1突发读时,Sync Burst SRAM无延迟地以2—1—1—1突发周期传输数据。但当总线速度超过66MHz时(比如Cyrix公司的6X86P200+型号),Sync Burst SRAM就超负荷了,只能以3—2—2—2突发模式传输数据,这样就大大低于Pipelined Burst SRAM的传输速度(Pipelined Burst SRAM自始自终以3—1—1—1突发模式传输数据)。因此用现行的Pentium主板(总线速度为66MHZ),我们应该采用Sync Burst SRAM,这样效率最高、速度最快。但目前的问题是:生产支持Sync Burst SRAM的主板供应商很少,所以能支持Sync Burst SRAM的主板的价格都很高。
  在这里在说明一下,应用Sync Burst SRAM,可达到8.5纳秒到12纳秒的“地址/数据”时间。
  PB SRAM (Pipelined Burst SRAM)
  管道突发静态随机存储器
  管道(Pipeline,或流水线,的意思是:通过使用输入输出寄存器,一个SRAM可以形成像“管道”那样的数据流水线传输模式。在装载填充寄存器时,虽然需要一个额外的启动周期,但寄存器一经装载,就可产生这样的作用:在用现行的地址提供数据的同时能提前存取下一地址。在总线速度为75MHz和高于75MHz时,这种内存是最快的缓存型随机存储器(Cache RAM)。实际上,PB SRAM可以匹配总线速度高达133MHz的系统。同时,在较慢的系统中,PB SRAM也并不比Sync Burst SRAM慢多少。
  应用PB SRAM,可达到4.5到8纳秒的“地址数据”时间。
  L2Cache (Level 2 Cache)
  二级高速缓存 (通常由SRAM组成)
  现今解决CPU与主内存之间的速度匹配的主要方法是在CPU与DRAM间加上基于SRA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种内存系统可以承担85%的内存请求,而不需CPU增加额外的等待周期。
  很长时间以来,在主板上装载256KB(千字节)的二级高缓存十分流行。在主板上装1024KB(千字节)的缓存是INTEL公司的Pentium P54C芯片推出以后的事。最新推出的VIA Pentiam芯片组竟能支持2048KB的Level 2 Cache,不过,许多人都怀疑这是否有实际意义。
  在DOS、WINDOWS 3.1和WFW 3.11(Windows for Workgroups)是主要的操作系统时,确实没有必要设置高于256KB的L2 Cache,这就像没有必要在系统设置高于64MB(兆字节)的RAM一样。但自从WINDOWS 95操作系统推出以来,经测试,在系统的RAM只有16MB时,设置512KB(千字节)的缓存比256KB(千字节)的缓存更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指benchmark的点数,一种测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指标)。
  再者,应用多媒体软件日益普遍,而以前的系统不能缓存大多数图形和视频信息,这使得CPU不断地与速度较慢的主内存打交道,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而增加CPU的二级高速缓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应用32位的操作系统。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增加Level 2Cache直到2MB都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增强系统性能,这是因为应用程序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多的程序在同一时间运行,当CPU在多任务之间切换时,如果Cache不能足够大而装入所有被执行代码,就必须从非常慢速的主内存器获得它所需的信息,多任务操作系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应用现代的操作系统时,在系统装入512KB的Level 2 Cache是计算机系统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下特点,Sync Burst SRAM比Async SRAM更适合作二级高速缓存:
  1.同步于系统时钟:所有的信号都是在时钟的边缘被触发,可以简化高速系统的设计。
  2.突发能力:结合一些逻辑电路进行高速操作。它允许存储器用连续的位置形成“4地址突发顺序”的自我循环,INTEL公司采用的是“插页式”的,而IBM公司的Power PC采用的“线程式”的设计,其功效是一样的。
  3.管道能力:采用输入输出寄存器,使SRAM形成管道(或流水线方式)。装载寄存器时,虽然需要一个额外的启动周期,但寄存器一经装载,就可以产生这样的作用:在用现行的地址提供数据的同时能提前地存取下一个地址。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微处理器在存取连续内存位置时用同步SRAM比异步SRAM更快。目前,有些RAM供应商提供的3.3V异步的SRAM的“时钟到数据时间”(clock-to-data指开始加入时钟脉冲到数据输出的时间)为15纳秒,而采用类似技术的同步SRAM的“时钟到数据时间”甚至不到6纳秒。
  随着总线速度的增加,性能价格比最佳点的SRAM技术是从异步到流同步,再到管道同步的。
  但目前只有少数据供应商能提供采用流同步的SRAM,所以在系统性能不是非常重要时,设计者在总线速度为50MHz到66MHz时采用“管道同步”技术的内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有些内存设计方案把cache、DRAM、SRAM结合起来,如CDRAM(Cached DRAM)、EDRAM(Enhanced DRAM)、CVRAM(Cached Video RAM)、SVRAM(Synchronous VRAM)、EDO SRAM(Extended Data Output SRAM)、EDO VRAM(Extended Data Output VRAM),也有些内存设计方案在存储器中增加了一些内置 式微处理器,如智能RAM(Smart RAM)、3D RAM(用于3维视频信号处理的RAM)、RDRAM(Rambus DRAM)、WRAM(Windows RAM,一种采用双端口内存视频加速技术的内存)。内存的多样性可见一斑,不一而论。
  Flash Memory & Ferro electric RAM
  快闪存储器,快擦写存储器和铁电体随机存储器
  快闪存储器是1983年推出的电可擦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它采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技术,即若不对其施加大电压进行擦除,可一直保持其状态,在不加电状态下可安全保存信息长达十年;它也具有固态电子学特性,即没有可移动部件,抗震性能好;同时,它具有优越的性能,它的存取时间仅为30纳秒。与以往的电可擦存储器EEPROM相比,快闪存储器的最大差别是采用了块可擦除的阵列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使其有了快的擦除速度,而且具有了像EEPROM那样的单管结构的高密度,由此带来了低的制造成本和小的体积。快闪存储器兼有了ROM和RAM二者的性能及主高密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大容量、高速度、非易失性、可在线擦写特性的存储器。
  快闪存储器多用于系统的BIOS、Modem(调制解调器)和一些网络设备(Hub、路由器)。
  铁电体随机存储器也采用非挥发性存技术,在生产中使用了铁氧体,它优越于快闪存储器的特点是其经过多次写操作后性能不退化,而快闪存储器存在退化问题。这使得铁电体随机存储器更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