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搜索结果最多仅显示 10 条随机数据
结果缓存两分钟
如需更多更快搜索结果请访问小程序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品查阅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24万件展品,图片展示以及中文和英文双语介绍(中文翻译仅供参考)
查
查
随便看看
关于
品名(中)
印度神庙
品名(英)
Indian Temple
入馆年号
2012年,
2012.84
策展部门
绘画和印刷品
(
Drawings and Prints
)
创作者
George Chinnery【1774 至 1852】【英国人】
创作年份
公元 1808 - 公元 1812
创作地区
分类
图画
(Drawings)
尺寸
页: 4 15/16 x 6 9/16 英寸 (12.5 x 16.7 厘米)
介绍(中)
十九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鼓励伦敦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前往次大陆。1802 年,钦纳里离开英格兰,前往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达卡(今孟加拉国达卡)寻求肖像画委托。这幅生动的印度小寺庙的素描,倒塌在废墟中,受到一阵飑风的冲击,可能可以追溯到他在 1808 年至 1812 年间在达卡的住所。在此期间,艺术家与英国东印度代表查尔斯·多伊利爵士住在一起;这件作品曾经被收录在一本相册中,该相册由一位认识D'Oyly和Chinnery的收藏家收集。
介绍(英)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s growing presence in India encouraged London-trained artists to travel to the subcontinent. Chinnery left England in 1802 to seek portrait commissions in Madras, Calcutta, and Dacca (present-day Dhaka, Bangladesh). This lively sketch of a small Indian temple, falling into ruin and buffeted by a passing squall, likely dates to his residence in Dacca between 1808 and 1812. In that period the artist stayed with the British East India representative Sir Charles D’Oyly; this work was once housed in an album assembled by a collector who knew both D’Oyly and Chinnery.
印度神庙
女孩(一对之一)
《基督将商人赶出圣殿》,摘自《基督受难记》,第3版
圆柱形油箱
希腊Primaleon的历史
蒂尔伯里小姐,来自杜克父子公司发行的《演员与女演员》系列(N145-7),宣传杜克香烟
扶手椅座椅
女演员头戴披肩,来自女演员系列(N664),宣传旧时尚细切烟草
kylix(饮用杯)的兵马俑边缘碎片
一位女士的肖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文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世界著名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
大都会博物馆回顾了人类自身的文明史的发展,与中国北京的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