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论语 · 先进篇 · 第二十六章 [文]

作者孔子 [周](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正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注释
  侍:侍奉。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
  居:平时,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连词,就。
  如或:如果有人。如:连词,如果。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轻率急忙地样子;尔,助词,用作修饰语的词尾。
  对:回答。
  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夹,迫近。
  乎:于,在。
  师:军队。
  因:动词,继,接续,接着。
  之:代词,代之「千乘之国」。
  比(bì)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指是非准则。
  哂:微笑。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之,指管理国家的事情。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站起身。
  撰: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音义同「暮」。
  既:副词,已经。
  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髮加冠。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动词,赞成,同意。
  后:用作动词,走(落)在后面。
  为:治理。
  以:介词。靠,用。
  让:谦让。
  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