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忆秦娥 [词]

作者温庭筠 [唐](812年-866年)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正文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赏析
  这一篇千古绝唱,永远照映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打开一部词史,我们的诗心首先为它所震荡,为之沉思翘首,为之惊魂动魄。

  然而,它只是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通篇亦无幽岩跨豹之奇情、碧海掣鲸之壮采,只见他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不知是所因何故,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每一循吟,重深此感,以为这真是一个绝大的文学奇迹。含咀英华,揽结秀实,正宜潜心涵咏,用志覃研。

  第一韵,三字短句。万籁俱寂、玉漏沉沉,忽有一...(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周汝昌)

评析
  此词为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此词上阕伤别,下阕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叔旸《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而此词实非盛唐的李白作品。因其双调格式过于成熟,明代以来已屡有质疑者,作者至早为晚唐五代,我国著名的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詹锳认为是温庭筠所作,也可能是佚名作者。此处暂且将作者标记为温庭筠。

  此词双阕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阕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阕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注释
  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
  咸阳古道:长安道。
  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
  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汉家:汉朝。
  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