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延巳 [五代十国](903年-960年)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正文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译文 细雨霏霏,浸湿了光阴,芳草萋萋,年复一年,与离恨一起生长。凤楼深深,多少情事如烟,封存在记忆之中。恍如隔世呦,望着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绣着鸳鸯的锦被,思念往事,寸断肝肠。
梦魂,信马由缰,千里飘荡,魂回梦觉,蓦然见杨花点点,飘满绣床。薄情负心的人呀,我半掩闺门,你却迟迟不来,夕阳西下,眼看辜负了三春的良辰美景,洒下清淡的泪珠几行。
赏析 此词写少女怀春之情。宋陈世修《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词云:“观其思深辞丽,均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本篇摆脱花间词人对妇女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思深辞丽,在词史上有一定影响。
首句以咏草起兴。宋人周文璞云:“《花间集》只有五字绝佳:‘细雨湿流光’。景意俱微妙。”(见张端义《贵耳集》。按称《花间集》系误记,词乃见于《阳春集》。)近人王国维则以为此五字“能摄春草之魂”(《人间词话...(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徐培均)
评析 此词写怨妇思归。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雨中的春草、凤楼、鸾镜、鸳衾、杨花等表达怨妇对于情郎不至,心中哀怨的情感。
注释 流光:流动,闪烁的光采。
凤楼:即凤台、秦楼,语本《列仙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所居之楼,尝引来凤凰。此处指妆楼。
鸾镜:妆镜的美称。
薄悻:薄情郎。
辑评 刘知秋《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托闺情以自抒己怨望之情。观「烟锁」句,所谓「无限事」,所谓「茫茫」,言外必有具体事在,特未明言耳。⋯⋯后半阕即就闺思描写怨望之情事,「杨花满绣床」,是一片迷离景象,与「悠扬」之「魂梦」正相合,亦即前半「茫茫」二字之意,总之皆写心情之纷纭复杂也。
刘知秋《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末句则无可奈何之词,写得幽怨动人,与和凝、欧阳炯辈之纯作艳情词不同,不可并论。
王靜安《人间词话》:人知和靖《点蜂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阅为詠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陈秋帆《阳春集笺》:按「细雨湿流光」,昔人多激赏之,周方泉、王荆公均极赞其妙。余谓冯此语,实本温庭筠《荷叶杯》「细雨湿愁红」、皇甫松《怨回纥》「江路湿红蕉」而来。又陈鹆《者旧续闻》称「赵彦端《渴金门》「波底夕阳红湿」,盖用「细雨湿流光」与「一帘疏雨湿春愁」之湿」云云。「一帘疏雨」,孙光宪《浣澳沙》词。词人善用「湿」字,《阳春》则承先启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