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 [文]

作者庄子 [周](前369年-前286年)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和哲学家、文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民权县),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正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以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触肩顶、足踩膝抵等各种动作,牛的骨肉分离所发出的砉砉响声,还有进刀解牛时哗啦啦的声音,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与《桑林》舞的节拍,《经首》曲的韵律相和谐。

  文惠君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个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围。开始我宰牛时,见到的都是整体的牛,三年之后,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视觉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还在运行。按照牛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因为完全依照牛体的本来结构用刀,即便是经络相连、筋骨交错的地方都不会碰到,何况那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经十九年了,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开口的时候一样完好无缺。牛的骨节间有缝隙,刀刃却薄得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刀刃的活动肯定有足够的馀地。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开口时一样。虽然如此,每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手,依然惶惧警惕,目光盯住此处,动作放慢。动刀虽然很轻,整条牛却哗啦一声立刻解体了,就像泥土被堆积在地上一般。我提刀站起,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公文轩看见右师而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这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的呢?」接着又说:「这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自然造就他时就是使他只有一只脚。人的形貌都是自然所赋予的,由此可见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的。」

  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纵然很神气,但并不快乐。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唁,号哭了三声就走。

  弟子问:「他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回答说:「是的。」

  「那么,吊丧像这样子行吗?」

  秦失说:「可以。原先我以为老聃是我所认为的那个人,现在知道不是。方才我进去吊唁,有老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哭自己母亲一样。他之所以招来这样的吊唁者,必然是他自己也有不必吊唁而去吊唁,不必哭泣而哭泣的情况。这种情况是背弃自然,给世俗感情推波助澜,而忘了人的生命都受于自然。古时候称这种做法是违反自然所招致的刑罚。一个人偶然来到世间,这是他顺时而生,偶然离去了,这是他顺时而死。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一切哀乐之情就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称此为自然的解脱。」

  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火种却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赏析
  此文为庄子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

  文章开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写。作者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表现出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全身手、肩、足、膝并用,触、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显得那么协调潇洒。“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声形逼真。牛的骨肉分离的声音,砍牛骨的声音,轻重有致,起伏相间,声声入耳。紧接着又用文惠君之叹:“善哉!技盖至此乎!”进一步点出庖丁解牛之“神”,这就为下文由叙转...(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文鉴赏辞典 - 高若海)

评析
  《养生主》一文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文章在提出论点后,接着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说理的枯燥,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耐人寻味。选自《庄子》中的《养生主》是《庄子》中的名篇,为世代人民所传颂,它为人类树起一面维护生命的大旗。

注释
  涯:边际,极限。
  知(zhì):知识,才智。
  随:追随,索求。
  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
  为(wèi):替,给。
  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
  解:剖开、分解。
  触:接触。
  依:靠。
  履:踏、踩。
  踦(yǐ):通「倚」用膝抵住。
  砉(huā)然:皮肉分离的声音。
  向然:多种声音相互响应的样子。向,通「响」,声响。
  奏:进刀。
  騞(huō)然:以刀快速割牛的声音。
  中(zhòng):合乎;「中音」,意思是合乎音乐的节奏。
  桑林:传说中的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
  会:乐律,节奏。
  盖:通作「盍」,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盖」。
  释:放下。
  好(hào):喜好。
  道:事物的规律。
  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
  乎:于,比。
  神:精神,心思。
  官:器官,这里指眼。
  知:知觉,这里指视觉。
  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批:击。
  郤(xì):通作「隙」,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
  道:同「导」,循着。
  窾(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
  因:依,顺着。
  固然: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技(zhī):通作「枝」,指枝脉。
  经:经脉。「技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
  肯:附在骨上的肉。
  綮(qìng):骨肉连接很紧的地方。
  未:不曾。
  尝:尝试。
  軱(gū):大骨。
  岁:每年。
  更(gēng):更换。
  族庖:指一般的厨师。族,众。
  折:断;这里指用刀砍断骨头。
  发:出,这里指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硎(xíng):磨刀石。
  闲(jiàn):缝,间隙;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间」。
  恢恢:宽广。游刃:运转的刀刃。
  族:指骨节、筋腱聚结交错的部位。
  怵(chù)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謋(huò):牛体分解的声音。
  委:散布。
  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
  满志:满足了心意。
  善:擦拭。
  养生:其后省中心语,意思是「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