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自珍 [清](1792年-1841年)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正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逝世前一年就发生鸦片战争了。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龚自珍敏感到了这腐败的气息,他以惊世骇俗的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他的思想,他的词锋,他的离经叛道的精神,像光照天地的出鞘长剑,震惊了醉生梦死中的清朝廷权贵。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高,原)
评析 此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yīn):喩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