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致远 [元](1250年-1321年)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正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这是写“秋思”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写秋思而如此出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第一,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秋思指一种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这种情思之所以冠以“秋”字,就因为“秋”是触媒剂。宋玉的《九辩》一开头就阐明了这个道理: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秋思既然是秋景触发的,那么要写好秋...(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曲鉴赏辞典(新一版) - 霍松林)
评析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辑评 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秋思之祖。
王国维《人间词话》:深得唐人绝句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