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临江仙 ·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词]

作者陈与义 [宋](1090年-1138年)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正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忆昔日洛阳桥聚会宴饮,到会在坐多是豪杰英雄。月影好像河水静静流去。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面,不停吹奏笛子直到天明。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身躯虽健在但令人心惊。闲登上阁楼看雨后初晴。想那古今多少兴亡事迹,不如听三更犹唱的渔歌。

赏析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诗人,也善于填词。他生平致力于诗,所作甚多,约六百余首,而其词作则仅有《无住词》十八首,不及其诗的二十分之一,可见他是以余事填词的。他的《无住词》十八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他晚年奉祠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青墩僧舍有“无住庵”,陈与义曾在这里住过,故遂以“无住”名词。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缪,钺)

评析
  此词是北宋文人陈去非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阕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阕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阕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阕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句: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句: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句:二十多年好像一场春梦,我亲身经历了亡国的变乱,自己虽然还活着,回想起来总是胆战心惊。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句:百无聊赖地登上小楼,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让打鱼的人编作歌儿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