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过故人庄 [诗]

作者孟浩然 [唐](689年-740年)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正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豐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戸面对穀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裏观赏菊花。

赏析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集》)。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余恕诚)

评析
  此诗写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樸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shǔ):指农家待客的豐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裏指村庄的外墙。
  场圃:场,打穀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裏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辑评
  《王孟诗评》:刘云:每以自在相凌厉者,极是。

  《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

  《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宇,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

  《唐诗摘钞》: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幾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王、孟并称,意尝不满于孟。若此作,吾何间然?结句係孟对故人语,觉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于言外。

  《增订唐诗摘钞》:「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

  《唐诗成法》:以古为律,得闲適之意,使靖节为近体,想亦不过如此而已。

  《唐诗别裁》: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

  《网师园唐诗笺》:野景幽情(「把酒」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一意淡,结作小致。虽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异使,对句亦逸,「就」字新。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字字珠玉,「就」字真好。纪昀: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

  《唐诗近体》:通体樸实,而语意清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