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寻陆鸿渐不遇 [诗]

作者皎然 [唐](?-?)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正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赏析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他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二十首》其五)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唐永德)

评析
  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着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辑评
  《升庵诗话》: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虽不及李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

  《唐诗归》:钟云:不遇之妙,在此二语,不须下文注明(“近种”二句下)。

  《才调集补注》:默庵云:寻(首二句下)。不遇(“叩门”句下)。

  《唐诗快》:只如未曾作诗,岂非无字禅耶?

  《唐诗摘钞》:极淡极真,绝似孟襄阳笔意。此全首不对格,太白、浩然集中多有之。二公皆古诗手,不喜为律所缚,故但变古诗之音节而创为此体也。

  《碛砂唐诗选》:与古意稍远。

  《唐三体诗评》:上四句“寻”字,下四句“不遇”。诗至此都无笔墨之痕。

  《唐诗别裁》:通首散语,存此以识标格。

  《说诗晬语》:(五律)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

  《诗境浅说》:此诗晓畅,无待浅说,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活。庙人五律间有此格,李白《牛渚夜泊》诗亦然。作诗者于声律对偶之馀,偶效为之,以畅其气,如五侯鲭馔,杂以蔬笋烹芼。别有隽味;苦多作,则流于空滑。况李白诗之英气盖世。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

  《五七言今体诗钞》:似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