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庭筠 [唐](812年-866年)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正文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译文 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
上片开头两句写睹物思人。“罗带”是一种轻软织物,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如秦观《满庭芳》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红豆”一名相思子,亦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分明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来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泪痕新,金缕(衣)旧”,这一“新”一“旧”,则又暗示离别之久,相忆之深。再下“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张㧑之)
评析 《酒泉子·罗带惹香》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写离情的词。此词双片四十一字,上片写罗带、红豆、金镂等与主人公有关之物,睹物思人,表现主人公的凄苦之情;下片写双燕、绿杨、芳草、柳花等于节候变化有关之景,触景生情,反衬主人公孤独与悲伤的心境。全词主旨哀怨,色泽朦胧,意境深沉,语言精妙,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注释 酒泉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全词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罗带”二句:谓带香的罗带上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红豆:即相思子。《古今诗话》:“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汤本《花间集》无“红”字。
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一说指女子面妆。
杨:《花间集》作“阴”。
歇:散发。颜延年《和谢灵运》:“芳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另解: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丛。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柳:汤本《花间集》作“枕”,误。
辑评 明代汤显祖:“纤词丽语,转折自如,能品也。”(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近代李冰若:“离情别恨,触绪纷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近代华钟彦:“泪痕新,言别情之深也;金缕旧,言别日之久也;断离肠,言相思之切也。”“温词《酒泉子》四首,独此首此句(一双娇燕语雕梁),‘梁’字不与下句叶,而与前阕‘香’‘肠’、后阕‘狂’字叶,与前三首均各不同。”(《花间集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