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宫词 [诗]

作者薛逢 [唐](?-?)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正文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译文
  韵译

  清早十二楼宫女都在忙梳妆,在望仙楼上盼望临幸的君王。

  宫门上的金兽含锁冷冷清清,听着水滴铜龙觉得白日太长。

  梳完云髻还要对着镜子修饰,换上华贵的罗衣又添上芳香。

  傍晚远远地窥望正殿帘开处,袍袴宫女正为君主清扫御床。

  散译

  十二楼的宫女,清晨都忙着刻意梳妆,她们在望仙楼上翘盼,等候临幸的君王。兽形的门环冰冷,整天紧紧地锁上,铜龙缓缓滴水,白昼异样地漫长。梳理好乌云般的发髻,又对着明镜再三端详,把罗衣重新更换,浓浓地熏得芳香。远远窥见正殿里掀开帘幕,穿着短袍绣袴的宫女在打扫御床。

赏析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845)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李敬一)

评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内容是代写宫妃的怨恨的。诗一落笔就写宫妃企望君王来幸,然而从早到午,百般打扮却不见皇帝到来,于是越发觉得度日如年。最后发觉宫人打扫御床,说明皇上准备降幸正宫,企望已经破灭,猛然觉得自己远不及那些洒扫的宫女接近皇上,心里益加怨恨。

  全诗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极其细腻、逼真。首联总写望幸之意以后,以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化在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以及对人物间的外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苦闷。

注释
  十二楼:《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侯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此指后宫楼台。晓妆:晨起梳妆打扮。
  望仙楼:唐内苑有望仙楼。元稹《连昌宫词》:“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栏杆立。”又会昌五年唐武宗于神策军建望仙楼。此用成词。
  金兽:指镀金的兽形门环。
  水滴铜龙:龙纹漏壶。漏壶为古时计时器,盛沙或水,有标尺刻度,沙水由细口漏出,刻度渐显以计时。
  云髻(jì):高耸的发髻。
  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正殿:此指后宫正殿,在中央,是君王正寝。
  袍袴(kù)宫人:穿袍着裤的宫人,为任事役的低级宫女。袴,同“裤”。御床:皇帝用的坐卧之具。

辑评
  元·郝天挺《唐诗鼓吹注解》:近侍有人,御床方扫,我反不得如袍裤宫人一侍左右也。长门玉阶之怨,亦宁有穷乎?

  清·钱朝鼒《唐诗鼓吹笺注》:只一起“望君王”三字,写尽士人抑郁无聊、痴痴想望神理。结句有含讽意。

  清·何焯《唐诗鼓吹评注》:三四是叙可望而不可亲,五六则不敢怨而益自修饰也。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谩立远视而望幸焉,情态毕出。

  清·焦袁熹《此木轩唐七言律诗读本》:通首是比。虽是唐人陋态,亦庶几怨而不怒者矣。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通首直赋,虽无玲珑之致,亦取华润。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信手拈来,而深怨之情,寓乎其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通首只写“望君王”三字,

  清·梅成栋《精选七律耐吟集》:意经千锤,语经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