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仲淹 [宋](989年-1052年)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正文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译文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思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赏析 这词一本有副题“秋日怀旧”,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即所谓“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许昂霄《词综偶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欧阳修《秋声赋》说:“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这首词上片写的正是这种境界。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在香砌(香阶...(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林东海)
评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阕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震峰居《草堂诗馀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阕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易安《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纔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沧溟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注释 香砌:有落花的台阶。
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无云。
月华:月光。
练:白色的丝绸。
无由:无法。
明灭:忽明忽暗。
攲(qī):倾斜,斜靠。
谙(ān)尽:尝尽。
都来: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