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晏几道 [宋](1030年-1106年)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正文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闲看画屏上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
赏析 这是一首怀旧词。
首句忆昔,凌空而起。往日醉别西楼(泛指欢宴之所),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似实似虚,笔意殊妙。晏幾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说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刘学锴)
评析 这首小词写别后的凄哀愁情。上阕写醉梦醒来,记得的只是因离别痛苦难遣而大醉以浇离愁,醒来更感慨人生如梦如云,聚无由,散去容易,眼下只剩自己一人独对斜月画屏,凄凉孤寂不尽。开篇破空而起,直陈与伊人醉中分别。紧接化用唐诗,形容聚会之短,分别之易。以下专就月夜忆人着笔生发。画屏闲展见出卧不合眼,环境空寂。下阕写聚时的酒痕诗字,现在睹物怀人,无不都是凄凉哀伤,连红烛油流,也觉得替人流伤心泪。全词语淡情深,句句凄哀。结尾赋红烛以人性,更显凄凉。风格婉约,手法精妙。
注释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白乐天《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晏同叔《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句:化用唐杜樊川《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