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邦彦 [宋](1056年-1121年)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正文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赏析 怀古诗词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朵奇葩。历来有不少词人宗匠曾经写过这一类杰出的诗篇。他们面对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胜地,不仅目击到自然界的沧桑,更由此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了他们所能认识到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在这种穿插着追念古昔和寄慨当前的诗篇中,往往浮想联翩,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发。
周邦彦这首词虽然是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的,但因为他“善...(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吴调公)
评析 此词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之作。上阕总写金陵形胜,境界旷远,雄壮中蕴含落寞。「寂寞」二字透出历史迁逝,人亡物移,故国繁荣与孤城幽寂的荒凉。中片糅合当地传说并《石头城》後联,扣紧金陵景观摅物是人非之感,「断崖」、「旧踪」、「雾沉」,景物涂上一种苍茫色调。下阕以何处寻得当年「酒旗戏鼓」的繁华街市的感叹发端,侧重写「王谢邻里」的豪门旧迹难以寻觅,只可依稀辨识,宣发人世沧桑之思。燕子相对说兴亡于斜阳之中,意象极巧,感伤殊深。全词强化了景物描写的清峭、冷寂而又悲壮、苍凉之情韵,境界开阔,内蕴深远。
注释 西河: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碧鸡漫志》引《脞说》云:「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谓《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则此调亦是采旧曲而成。词为双调一百零五字,分三叠,各叶四仄韵。《清真集》入《大石调》。相传此调由周美成始创。陈本注「大吕」宫,题作「金陵」。
佳丽地:指江南。更指金陵。用南朝·谢玄暉《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自东晋灭亡列隋朝统一为止,中国历史上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南方有末,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皆建都于金陵。
故国:故都,这里指金陵。金陵城面临长江,四周群山环抱,故云「山围故国」。此二句与下「怒涛」句化用刘梦得《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句子。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风樯:指代顺风扬帆的船只。樯,船上张帆用的桅杆。以上寄寓江山依旧而六朝繁华早已消歇的六朝兴亡之感。
断崖:临江陡峭的崖壁。
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系:拴缚。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伤心:一作「赏心」,指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亭为北宋丁谓建。淮水:指秦淮河。它横贯南京城中,为南朝时都人士女游宴之所。
酒旗:挂在酒店的酒招。
戏鼓:演戏的场所。
甚处:何处。
燕子不知何世:刘梦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辑评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如此江山,还有王者气否?介甫《桂枝香》独步不得。「王谢」,金陵事。吴彦高:「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边」逊婉切。
《词综偶评》:紧括唐人诗句浑然天成。「山围故国绕清江」四句,形胜。「莫愁艇子曾系」三句,古迹。「酒旗戏鼓甚处市」至末,目前景物。
《词则·放歌》:此词以山围故国、朱雀桥边二诗作蓝本,融化入律,气韵沈雄,音节悲壮。
《联云韶集》: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
《艺蘅馆词选》: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此中三昧。(梁启超语)
乔批《片玉集》:四声之作。别刻《片玉》又有此调,题是「长安」,可参看之。此调必须记诵。「丽」、「事」、「髻」、「子」、「戏」、「子」,皆绲大韵。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闰庵评此词前二段云:「佳处在境界之高。若仅以点化唐人诗意论之,尚浅。」余谓第三段「燕子」、「斜阳」数语,在神韵之远,若仅以点化「王谢堂前」诗意论之,尚浅。
《唐宋词简释》:此首金陵怀古,紧括刘梦得诗意,但从景上虚说,不似王半山之「门外楼头」、陈西麓之「後庭玉树」搬弄六朝史实也。起言「南朝盛事谁记」,即撇去史实不说。「山围」四句,写山川形胜,气象巍峨。第二片,仍写莫愁与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旷,令人生哀。第三片,藉斜阳、燕子,写出古今兴亡之感。全篇疏荡而悲壮,足以方驾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