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词]

作者辛弃疾 [宋](1140年-1207年)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正文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赏析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这首词于辛弃疾居铅山期间。茂嘉是辛弃疾堂弟,事迹未详。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都比较特别:内容方面几乎完全抛开对茂嘉的送行,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好像一篇《别赋》;形式方面,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所以刘永溍《读辛稼轩送茂嘉十二弟之〈贺新郎词〉书后》说它像唐人写“赋得诗”一样,即像韦应物咏“暮雨”、高適咏“征马嘶”、李商隐咏“泪”一样,都是...(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陈祥耀)

评析
  这是一首很负盛名的送别词。辛茂嘉是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本词非一般赠别,而是借题发挥,抒国家兴亡之感。此词开头由三种禽鸟悲啼,啼到春归花谢起兴,酝酿成一种悲恻气氛。「未抵」翻进一层,提出「人间离别」题旨。列举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李陵诀别苏武、易水饯荆轲五事,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离死别,哀凄悲壮,宣发尽人间别恨。「啼鸟还知如许恨」,挽结前文,回应开端,比较春恨与别恨,断言啼泪必将变为「啼血」,沉痛之至!「谁共我,醉明月」,一笔陡折,收归题旨。由春恨到别恨,归到「如许恨」,实际是在感叹人间恨。面对人生种种恨,亲人远离,哀伤可知。其中自当涵盖无限时代恨、家国愁。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一百十六字,上阕五十七字,下阕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茂嘉十二弟:宋·刘改之《龙洲词》有《沁园春·送辛稼轩弟桂林官》词,有句云:「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详此词语意,盖即作于「筹边如北」之时,则刘词当亦送茂嘉者。茂嘉事迹仅见此二词中。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宋·洪练塘《离骚补注》:「《禽经》云:『巂(guī)周,子规也。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鸣而草衰。』注云:『鶗鴂,《尔雅》谓之鵙,《左传》谓之伯赵。』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鶗、鹈通。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芳菲都歇: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注:「鶗鴂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广韵》:「鶗鴂春分鸣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
  马上琵琶:暗用王昭君出塞事。石季伦乐府《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关塞黑:唐·杜少陵《梦李白》诗:「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句: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
  「看燕燕,送归妾」句:《诗经·邶风·燕燕》毛传:「《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列女传·卷一·卫姑定姜》:「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句:西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将军指李陵言。陵数与匈奴战而终降于匈奴,故谓为「身名裂」也。司马子长《报任安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身名裂,四卷本丙集作「身名列」。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句:用荆轲刺秦事。《史记·卷八十六·荆轲传》:「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閒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还知:此处「还」字应作「倘」或「如果」解。

辑评
  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卷一》: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

  王静安《人间词话》: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刘永溍《读〈辛稼轩送茂嘉十二弟之贺新郎词〉书后》:谈此词者多以《恨赋》或《拟恨赋》相拟,以予考之,实本唐人赋得诗,与李义山咏「泪」之七律尤复相似。唐人集中有一种「赋得」体,后代沿为应制诗定例,得某字五言八韵,即五言排律。唐人每用此赠别:如韦苏州《赋得春雨送李胄》诗云:「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高常侍《赋得征马嘶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诗云:「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两诗体格极相似:韦诗前六句均赋雨,高诗前四句则征马与送友两面夹写,而皆于结句中方表赠别之意。此点稼轩此词亦同。李义山咏「泪」之七律云:「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此诗只题一「泪」字,实亦赋得泪以送别。诗中列举古人挥泪六事,句各一事,不相连续,至结二句方表送别之意,打破前人律诗起承转合成规。稼轩此词列举别恨数事,打破前人前后二阕成规,与之正复相似。又李诗用「未抵」字承上作结,辛词用「未抵」字以承上之啼鸟而启下之别恨;李诗用在列举典实之后,辛词用在列举典实之前,殆所谓拟议以成其变化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