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永遇乐 [词]

作者刘辰翁 [宋](1233年-1297年)
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正文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离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序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译文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上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可我也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否?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赏析
  此词写作缘起,序中已说得明白。乙亥,为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李易安《永遇乐》”,指李清照咏上元(元宵)节的“落日熔金”一词。三年后,为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亦即帝昺祥兴元年。这时,临安已在两年前被元军占领,南宋残余政权濒临灭亡。刘辰翁为抒发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在旅途中写了这首词。

  序中已明说此词是“托之易安自喻”。足见刘辰翁写李清照的身世,是用来抒发自身哀感的。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蔡厚示)

评析
  词抒亡国之恨,上阕写临安今昔变化,下阕写国土沦陷后的悲惨境遇。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思念与眷恋,哀婉无穷,表达了临安沦陷后「江南无路」的悲苦之情。

注释
  永遇乐: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南宋陈允平始用平韵。又名《消息》。
  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李易安: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不自堪:指不能忍受。
  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圆形的玉比喻圆月。
  黛云:青绿色像眉似的薄云。
  春事:春色;春意。
  禁苑娇寒:皇帝苑园不许宫外人游玩,故称禁苑。娇寒,嫩寒、微寒。
  前度遽(jù)如许:意为再来临安时,局势变化如此之快。遽,急、仓猝;前度,前一次、上一回。
  香尘暗陌:街道上尘土飞扬,往来车马很多。香尘,指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陌,街道。
  长是:时常;老是。
  断烟禁夜:断烟,指断火、禁火。禁夜,禁止夜行。
  宣和旧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的繁华盛况。
  缃帙(xiāng zhì)流离,风鬟(huán)三五,能赋词最苦:意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词反而更觉痛苦。缃帙,书卷;流离,散失;风鬟,头髮散乱的样子;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夜。
  江南无路:江南已沦陷。
  鄜(fū)州:州名。又作敷州。隋以后始专作鄜州。在今陕西省延安地区。现作「富县」。
  残釭(gāng):油尽将熄的灯。
  无寐:不睡;不能入睡。
  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