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酬乐天咏老见示 [诗]

作者刘禹锡 [唐](772年-842年)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正文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评析
  作者此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

注释
  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
  带: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
  冠: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ān):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日落时阳光照到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另有说法解作指桑、榆二星,但这种说法极不合常理,因为一天之间太阳和其他恒星的相对投影位置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所以靠太阳到达哪颗星星而代指日落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日光所及之处,再灿烂的星光都会被掩住,这样描述也并不直观。如果说太阳到某星附近,则应该是每年之中的一个固定时段的特征,更可能用来指代季节或月份(参照十二星座的定义),相应的在不同季节日暮时位于西边的星星也并不相同,这一点古人是观测得出来的。
  为:一作「微」。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