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塞上听吹笛 [诗]

作者高适 [唐](700年-765年)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正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赏析
  清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我们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適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周啸天)

评析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辑评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因「牧马还」而有此笛声,摹写得妙。

  《唐诗训解》:此篇却似中唐。

  《唐诗解》: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每兴味。

  《唐诗摘钞》:「间」读作「闲」始妙。因大雪胡马远去,故戍楼得闲,二语始唤应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是婉说巧说,彼老此趣。

  《历代诗发》:闻笛用落梅,如《子夜歌》之喻莲子已成习套,而供奉、常侍诗至今犹新脆,固其气厚,亦洗發不同也。